随着国庆假期到来,昆明夜市人气飙升。位于昆明南强街巷的台北街,尽管全长只有138米,却汇聚了数十种正宗台湾美食,吸引大量游客到此品尝台湾特色美食。
台湾小吃扎根昆明 美食建起交流桥梁
“每天准备量有两三百份,但经常卖断货,节假日生意更好,能买到四五百份。” 大肠包小肠摊主陈圻涵一边熟练地翻动着铁板上的大肠包小肠,一边笑着介绍。她曾是台湾艋舺夜市协会理事长,如今带着团队在昆明台北街扎根,大家亲切地称她敏敏姐。
“这边人情味很浓。” 陈圻涵说,来这她已经加了100多位新朋友。昆明人的热情,让她的台湾手艺在春城获得了新的生命。
蚵仔煎热气腾腾、咸酥鸡外酥里嫩、珍珠奶茶甜香四溢……每个摊位前都围满了食客。“真是没想到,我们来到昆明旅游还能吃到台湾的特色美食,这真是一种特别的体验。”来自四川的游客小张说,“这些吃的都很不错,味道也特别正宗。”
“昆明的天气真的太舒服了,每天都很凉爽,晚上出来逛着也特别的惬意,我们也是在网上看见了这个藏在昆明市区的台北街,所以就来看看,没想到这里的东西真的蛮好吃。而且摊主们都很热情,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两岸一家亲的氛围。”来自广东的游客小陈对昆明赞不绝口,来了几天感觉都很好。
鸡柳三合一摊主余曜麟今年跟随朋友一起来昆明考察,四季如春、不需要使用空调的气候,让他一来就喜欢上了昆明。“台湾的压力会比较大一点,可是在昆明做生意半年来,无论是生意上、心境上,或者是在衣食住行方面都让我觉得很平顺,我就跟我太太说,我决定要待在昆明了,我也想住在昆明。”他说。
“我好喜欢这边的人,大家都很善良,素质也很高。昆明的人文我也很喜欢。”在昆明已经居住半年的余曜麟对昆明赞不绝口,“昆明有很多做咖啡的,我儿子在台湾也做咖啡,过两个月他也打算来昆明考察市场,合适的话也会在这边投资。”已经爱上昆明的余曜麟透露,不仅儿子将到昆明考察,他和妻子也有了在昆明买房长居的打算。
两岸街道相对应 两岸人民双向奔赴
台北街项目负责人、台商陈启展介绍:“在台北万华区,有一条承载了70年乡愁记忆的昆明街,是台湾传统小吃的集中地之一;而在春城昆明,现在有了这条属于新时代的两岸情缘纽带的昆明台北街。”他们在昆明搭建这样一个夜市,就是想把原汁原味的台湾夜市复刻到昆明。而所有商户都来自台湾,也是致力于将真正的台湾美食DNA完整地移植到昆明这片土地上,也想借由美食来承载两岸文化的交流。
陈启展还表示,希望能让这条街作为具体的载体,将以往的经验都重新连接起来。一些美食虽然现在已经被认定为台湾美食,但他们都是两岸情感和历史的延续。
据了解,昆明台北街与台北市的昆明街,还形成了独特的“街道对应”现象。“在台北,我家就在昆明街;在昆明,我们安家在台北街。”陈圻涵感慨道。这种对应关系,成为两岸文化同源的历史见证。“所以说我们就是想来昆明开一条台北街,做两岸文化交流。”陈圻涵说道,云南昆明这边的朋友可能对台湾还不是很了解,他们也想借这条街,把台湾的美食介绍给云南的朋友,让大家对台湾有更深的了解。
“昆明的满城风景和四季如春让我决定跨越千里来到这,我也了解到了当地的饮食习惯,这次我把台湾受大众喜爱的马铃薯吃法带来了昆明台北街,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刚到昆明一个月的高佩瑜,由于公司提供的机会,得以来到昆明就业和学习创业。
中秋佳节将至 异地过节期待满满
“我们在台湾过中秋节的传统,就是和家人一起在路边烤肉,那是一家人团聚团圆的日子。”余曜麟告诉记者,“今年孩子也问我要不要回台湾过节,但是因为摊位的原因我没办法回去。今年我会和台北街的台湾朋友们一起过节,我觉得在这里有家的感觉,不会输给在台湾,我希望小孩能谅解我,我在这边也很快乐。”
“这是我第一次在外地过中秋节,以往都是和家人朋友一起,原本担心今年自己要独自一人在街边吃烧烤过节,但台北街的家人们都说好今年中秋大家齐聚一堂,共度中秋,我十分期待。”感受到昆明人的温暖和热情,高佩瑜觉得即使离家千里也有家的感觉。
“马上就到中秋了,我也很期待在昆明过第一个中秋节,我们这条街的商户都想好了,我们肯定会在中秋节的那天收摊后一起吃烤肉团圆,也希望大家都能和家人团团圆圆过中秋。”陈圻涵说。
在昆明台北街,不仅能看到台湾夜市经典美食,还能感受到两岸文化的深度融合。夜市里,灯笼上云南书法家写下的“福”字,传递着春城的祝福。小吃街中央戏台两侧的彩绘墙,也诉说着乡愁。
夜幕降临,昆明台北街上空数百盏“福”字灯笼随风摇曳。光影流转间,这条短短一百多米的街道不仅串起了两座城的烟火,更暖了两岸一家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