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姜茂树
港口的渔船整装待发,为捕鱼做好准备。 摄影 姜茂树
开车行驶在秦滨高速的大神堂西互通立交上,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风景:一边是现代化的厂房鳞次栉比,另一边则是绿树与大片水面的交相辉映,一半是蓬勃的生产气息,一半是静谧的自然诗意,在眼前交织成独特的画面。
下转汉南线,行至路的尽头便来到了大神堂村著名的渔港——神港。大神堂村坐落于滨海新区寨上街道,是天津的最东端,也是本市150余公里海岸线上的最后一片渔村,它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延续着天津海洋记忆中极具代表性的独特篇章。每当清晨的第一缕曙光洒落在渔港,尽头的留念石会率先亮起,碑石上红色的大字“津门第一缕曙光”是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唐云来先生留下的墨宝,国庆中秋长假期间,有外地游客专程到留念石处打卡,寻味天津的渔业文化。
生活:是一缕浓浓的人间烟火
“妈,你来看,石碑上这个‘门’字最后一笔的写法跟我们老师教的是不是有点像?”15岁的小邹是一名书法爱好者,国庆中秋假期他和母亲张女士从北京来到天津的滨海新区旅游,在民宿里听说了神港的留念石,因此专程来打卡。
作为本市重要的渔业码头,神港里充满了渔业生产气息。码头入口处有个醒目的“神港”标识建筑,带有太极图与船锚结合的独特设计,颇具特色。码头停靠着多艘以蓝色为主色调的渔船,船身带有“大神堂”标识和“津汉渔”的编号,船只配备的渔具、绳索等随处可见,码头上堆放的锚则用身上的锈迹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码头上有摆摊的渔民,这个季节的海鲜品种较为丰富,梭子蟹、皮皮虾、各种贝类都较开海之际更加肥美。对于像张女士和小邹这样的外地游客,渔家还提供代加工服务,可以帮忙清蒸。价格方面,梭子蟹从40元/斤到90元/斤不等,海螺17.5元/斤。“都是自家打上来的,保证是本地螃蟹,就是吃个新鲜。”一位摊主告诉记者。据了解,这个时间段本地海鲜的肥美程度已经“渐入佳境”,目前产量和价格也相对稳定。
见证:镜头与文字间的岁月变迁
“大家好,我叫刘翠波,是个打鱼哥,跟我来出海,数我快乐多。” 直播、带游客出海,对于土生土长的寨上街辖区居民刘翠波来说,这就是他长假期间的“日常”。在这里出生并生活了60多年,刘翠波对这片土地、这片海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这份对家乡的深厚情感,成为刘翠波记录与宣传大神堂村的最初动力。随着年龄增长,通过不断学习,刘翠波愈发感受到大神堂村厚重的文化底蕴,“这里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我想让更多人了解它的文化历史”。于是,从2012年左右,刘翠波开启了对大神堂村系统的记录之路。这些年,他不仅留下了清晰的影像资料,还拍下了很多具有纪念意义的照片,“光是记录大神堂村拆迁的影像资料就占了不少内存。”他告诉记者。此后,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平台,都成了他宣传大神堂村的阵地,他将自己了解到的家乡故事、风土人情,通过文字和镜头分享给更多人。
“这张照片拍摄于2013年元旦,也算是拍到了新的一年开始时照在天津的第一缕曙光。”刘翠波指着手机里的一张关于留念石的照片笑着说。随后记者在相同的位置拍下了2025年国庆中秋长假期间的留念石,十多年的时间流逝,石碑上的字迹颜色略有变淡,但人们追寻曙光、记录美好的脚步却从未停歇。
“想真正欣赏大神堂村的日出美景,就得懂咱们的渔家谚语。”在刘翠波眼中,涨潮时“日出海面万顷金波淋漓”的壮阔,退潮时“金滩百里鸟做浪”的灵动,都是大神堂村独有的风景,而不同潮汐时间段的别样景致,也恰如大神堂村在时代浪潮中不断变化的模样。
十余年间,大神堂村的变化在刘翠波的镜头与文字中清晰可见。让他倍感欣慰的是,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居住条件不断改善,从过去的渔村旧居逐渐升级为城里的高楼大厦;孩子们的就学条件更加优越;医疗保障也愈发完善。“很多渔民搬到城里住高楼,这样的生活,是以前在渔村想都不敢想的。”他说。
发展:历史传承中的守正创新
如今的大神堂村在发展进程中坚守传统根基,同时积极探索创新路径,以“守正”与“创新”双轮驱动乡村振兴。一方面,传统渔业在这里得到了持续发展,截至2024年年底,村内仍保有65艘传统海洋捕捞渔船,当年,全村捕捞产量达2800吨,捕捞、养殖、育苗等产业合计产值7935万元,较上一年度增长947万元。
在“创新”层面,大神堂村积极拓展产业边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与渔业文化,这里正在发展旅游与科普研学产业,凭借中国北方最大的活体牡蛎礁群、“候鸟迁飞驿站”等资源,打造科普研学优选地,让游客在感受潮汐变化、学习航海知识、观赏海鸟的过程中,体验海洋文化。
与此同时,大神堂村紧扣“提升乡村数字治理能力”核心,推进数字化建设,2024年10月建成“大神堂平安渔业数字化态势感知系统”,实现对渔港人员车辆的实时调节与管控,并成功纳入全市首批数字乡村试点,数字赋能为乡村管理与发展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新路径。
此外,2020年年底大神堂村海域纳入天津滨海国家海洋公园范围,2024年12月村内神港路获评市级“美丽乡村示范路”,进一步为旅游与研学产业发展夯实基础。
今年,结合自身海产品特色以及中新天津生态城的辐射带动作用,寨上街道规划的“海味街”于8月末正式开街,秋季开海后大神堂村的海鲜最快只要十几分钟便可以被送到这里,随后变成一道道美味的渔家特色菜,让更多游客体验最地道的“第一口鲜”,领略生活的惬意与悠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