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中秋来临时,人们自然联想到月饼。岁月不同,月饼的内涵也不相同。
我小的时候,那是国家动乱时期。每到中秋节,人们总是愁容满面。一愁,上有老下有小能否吃上一顿月饼;二愁,没有钱买月饼;三愁,有钱买不到月饼;四愁,无法应付走亲访友。那时候市面上根本见不到月饼,只有供销社偶尔卖上几天。别说什么“五仁”“百合”“冬枣”“豆沙”------只有普通的一种——全粉面、猪油、糖精做的。月饼凭票供应,即使有票有时也买不上。生活好一点的家庭,为了多买上几斤月饼,得找熟人,托关系才行。一进农历八月,伙伴们总是天天想、夜夜算,还有几天到中秋节,能否分上一个或半个月饼,甚至更多。中秋节那一天,倘若每人分上一个月饼,那非高兴的不得了。非看他个三五遍,才舍得吃。慢慢的嚼、细细的咽,连个渣儿也都吃光。尽管是很普通的月饼,但香甜无比,至今回味无穷,记忆犹新。最难忘的是一个中秋节:1972年,那时二舅已经去世,经济条件很困难。八月十二我到了舅家住了几天,八月十五这天,我本想回家过十五,下午听我表哥说晚上能吃上月饼,高兴地不得了,找了个理由留下来了。到晚上,我妗子把唯一的一斤(五个)月饼拿出来,分给了我们五个孩子,每人一个。我们哪里懂得大人的心,分到手后就躲在一边吃了起来。后来才知道,她老人家一点没沾到边。我后悔了很久,如果不是我贪吃,我妗子就能吃上月饼。妗子那慈祥的面容记忆犹新。
今年的中秋节却是另一模样。星期天带着孩子买月饼,一进商店,月饼品种、数量琳琅满目,应接不暇,什么上海的、北京的、济南的----,应有尽有,要什么有什么。但是,回到家一品尝,即使是几十元一斤的高档八宝月饼,也吃不出过去那种五角钱一斤的月饼香味、甜味来了。面对月饼我想了很多:儿时过中秋,嫦娥故事听不去,心里老是想着月饼。现在过中秋,月饼吃不尽了,老惦记着嫦娥奔月去。如果不是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改革开放------
上一篇:月饼赛道,“卷”出新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