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未至,暖意先行。在永昌县河西堡镇,一家烤饼店近日迎来忙碌高峰,记者在现场看到,师傅们分工协作,揉面、擀皮、撒料、压花等操作一气呵成,用手制作美食的烟火气,勾勒出佳节将近的温馨图景。蒸笼里的月饼胚渐渐堆成小山,造型各异,空气中弥漫着甜香,圆圆的月饼映照着一张张期盼团圆的笑脸。
永昌月饼的制作,讲究“慢工出细活”。从和面到上笼蒸制,哪怕是最普通的月饼,也要经历十几道细致工序。正是这份匠心,造就了它松软香甜、色泽鲜亮的独特口感。
这门代代相传的技艺,其价值也获得了认可,于2014年1月被列入永昌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2017年12月列为金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永昌月饼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管丽霞的话语中带着自豪:“我们永昌的月饼花样多种多样,有长方形的、花朵一样的,还有像车轱辘大的,这是单纯从形状上;从口味上讲,一块月饼里面可以尝出多种口味,这个还要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定制。”在她看来,定制的不仅是口味,更是每个人对中秋的独特期盼。
这份独特的风味,也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市场订单。店主陆霞在忙碌的间隙介绍说:“我们店的月饼从9月初开始,就有顾客预订,刚开始一天制作10到20块,现在有40到50块,根据后期预订的情况,一天可能要达到80块以上。今年的月饼订得比较早,订得也比较多,销售也比较好。”
对永昌人而言,中秋的味道,就是这一口传统月饼所承载的温暖与熟悉。而对于在外打拼的游子来说,永昌月饼更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是乡愁的载体,是记忆中无法替代的“家乡味”。
来源:永昌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刘培允(实习)
责编:闫瑾 刘欢欢
审核:马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