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全面开放的北京最大“城市绿肺”——温榆河公园,让市民拥有了一个亲近自然的好去处。国庆假日,北京正以多元的文化图景迎接八方来客。这个国庆假期,温榆河公园全面建成开放,市民无需预约即可直接前往,感受这座“千万市民的后花园”蕴含的绿色底蕴。
9月29日,温榆河公园二期对外开放。至此,公园整体规划的30平方公里全面建成。温榆河公园也成为北京城区规模最大和类型最丰富的自然带。
除了“北京市最大公园”的标签,温榆河公园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园区有一处约9平方公里的区域,采用留野、再野化、荒野化管理,通过减少人类干预,并恢复关键物种、连通破碎生境,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的功能。同时,公园精野结合,对部分动植物实施了差异化、精细化管理,让园区的生物多样性得以恢复和增加。
经过不断努力,目前公园内记录到的动植物物种已超过880种,五年内新增超过200种,水生生物清洁指示性物种、健康水体代表性物种在多处水域发现,蝶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双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北方狭口蛙等在公园均有分布,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温榆河公园地跨朝阳、顺义、昌平三区,是北京跨行政区域最多的大尺度生态空间。作为北京重点生态修复区域,公园二期建设充分尊重并凸显了各区的资源特色与发展定位,形成了“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的精彩格局。
温榆河公园二期致力于打造“北京城区最大的百万市民乐园”和“千万市民的后花园”,园区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体育、商业活动构成了其吸引百万市民的“软实力”内核。
温榆河公园同时也是北京城区最大的蓄滞洪区。二期建成后,其蓄滞洪量高达1200万立方米,是完善中心城区防洪体系和城市副中心防洪系统工程的重要节点。通过科学的流域规划和先进的水利设施建设,公园巧妙实现了“平急两用”:平日是市民游客享受自然美景的乐园;遇到常规降雨时,公园变身为城区东北部的“大海绵”,积蓄雨水,并有效补充绿化和市政用水,每年可节约用水400万方;在遭遇强降雨等极端天气时,则可迅速转化为有效的洪水蓄滞空间,极大缓解下游区域的防洪压力,显著提升城市应对洪涝灾害的综合韧性。
未来,温榆河公园坚持以水为脉,推进生物多样性生态廊道构建及更大范围水网建设,持续释放温榆河公园的生态辐射效能。
亮点
首钢园:文商旅体融合消费典范
首钢园会展小镇正在经历持续“蜕变”:原脱硫车间改造为兼具办公与洽谈功能的综合空间;首钢滑雪大跳台新增“顽酷心跳塔”项目;冷却塔变身儿童乐园;核心地标四高炉历经5.0版改造升级,已从工业遗存升级为服贸会会客枢纽……
从曾经的“十里钢城”到如今火爆的“会展小镇”,首钢园“会展+”综合效应显现,成为首发、首秀、首展、首体验的荟萃地。据了解,2025年服贸会期间,北京首钢园入园客流达75.5万人次,再创历年新高。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赵婷婷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袁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