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福州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2025年福州文旅嘉年华正在举行。这场以“情绪+文旅”为主题的活动,设计了“松弛场”“释放场”“快乐场”三大情绪体验场景,成为福州首个“情绪文旅”综合消费场景。这并非孤例。数据显示,2023年“解压旅游”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320%,“疗愈经济”正在重塑文旅市场。
时下,“打卡式旅游”逐步让位于“沉浸式度假”,这种对情绪价值的强烈渴求,正推动“情绪文旅”成为新潮流。“情绪价值”已成为游客选择目的地的核心因素。一项市场调查显示,获得积极的情绪价值排在第一位,占比30%;感受不一样的文化氛围占比23%,排在第二位;体验城市的特色美食占比21%,位居第三。
游客对“情绪价值”的需求已经超过了传统的观光需求。“躺在酒店床上看日照金山”、“泡庭院温泉赏星空”等特色体验搜索热度大幅上升。这些追求情绪价值的游客,主要来自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广袤的草原与独特风光自然形成的心灵疗愈场景,呼应了这些城市里的居民想要放松身心、回归自然的内在需求。
情绪价值的兴起与游客群体的代际更替密切相关。随着“00后”游客的快速崛起,旅游的情感体验价值逐渐超越了单纯的物质享受。南京大学“游境启情”团队在2025年78月开展的一项跨区域调研显示,Z世代逐步成为旅游消费主力军。调研发现,Z世代在不同类型景区中的核心情绪需求各有特点:自然景观类以“敬畏感宁静感”递进为主线;文化遗产类围绕“文化共鸣时空联结感”深化。
乡村田园类侧重“闲适感本真感”交融;现代娱乐类则凸显“浪漫感社交力”共振。
在福州文旅嘉年华的“释放场”里,“倒不了一点”“锤爆压力”“动感单车”等解压游戏人气爆棚。游客们或组队比拼,或独自发力,在趣味互动中把生活压力彻底“甩走”。夜幕降临后,“快乐场”氛围拉满,造型灵动的鱼灯在古厝街巷间巡游,民乐快闪队伍奏响《花好月圆》,与游客一同哼唱,尽显中秋团圆暖意。活动还深度融合文旅商资源,开设慢生活市集、后备箱集市、非遗市集三大主题市集,并联动街区商户推出专属优惠。让游客在逛购之余,轻松解锁“松弛、放肆、快乐”的多元体验。
他们以“情绪文旅”为核心,打破文旅、体验与消费边界,既提升游客的情感共鸣,也激活文旅消费新动能。
南京大学团队的调研揭示了Z世代在四类景区中的情绪动态规律。
在自然景观类景区,长白山天池的“雪山抱湖”、鸣沙山月牙泉的“沙水共生”,让Z世代先因自然尺度震撼生敬畏,再因环境静谧获宁静;在文化遗产类景区,莫高窟的壁画、胡雪岩故居的木雕,通过数字技术还原与人文讲解,让Z世代实现“与古人对话”;在乡村田园类景区,龙坞茶镇的采茶体验、朝鲜族民俗园的打糕制作,让Z世代脱离城市快节奏;在现代娱乐类景区,上海外滩的老建筑灯光秀、重庆鎏嘉码头的夜市,让Z世代在历史与现代碰撞中感受浪漫。
在旅游消费结构从“观光型”向“体验型”跃迁的背景下,情绪价值成为旅行消费的新增长点。在线旅行平台上,新疆、西藏、内蒙古等远途目的地的搜索热度同比上升60%。草原、雪山、旷野成为无数人寻求治愈的精神原乡。拒绝人山人海的年轻旅行者把目光投向更多县一级的宝藏小城。阿尔山、腾冲、敦煌、婺源、延吉、香格里拉、平潭、额济纳旗、安吉、桐庐跻身国内热门小城榜单前列。阿尔山以340%的热度涨幅成为反向出行首选。寺庙禅修、非遗手作、地方工坊亦受青睐,为旅行注入疗愈感。
情绪价值和文旅相互赋能的底层逻辑,是越来越多的游客把旅游当成生活的组成部分,为了让情绪得以放松,对生活有更美好的体验。
福州文旅嘉年华现场,夜幕降临后,“快乐场”氛围拉满,造型灵动的鱼灯在古厝街巷间巡游,民乐快闪队伍奏响《花好月圆》,与游客一同哼唱,尽显中秋团圆暖意。走出活动现场,游客可于鼓岭的清风薄雾间舒畅身心,在下沙的海滨嬉戏中重拾童真,在烟台山的时尚街区邂逅新潮。
这些独特的“情绪文旅”体验场景,让每一次的福州之旅,都成为与这座城市的心灵对话。从参观名胜古迹、名山大川的大众游,到网红打卡潮、反向出游热等小众游,再到“为心灵放假”的沉浸式深度游,这一脉络体现了近年来文旅市场的消费行为从物质需求到精神需求,从观光游览到沉浸体验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