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上海云河 我是云河 2025年09月30日 00:34 上海
我看到一个很有趣的帖子,是一个IP显示安徽的网友的跟帖:“上海人多精明啊,在上海,你就是跑遍大街小巷,四处询问,看看又能有几个人会把钱借给你?”
这话让我瞬间笑出声,看完这个帖子,我脑海里浮现出“”山瑞果果“的形象,这不活脱脱一个“山瑞果果”么?
而后,我心里涌起的是对他的担忧和祝福,我担忧的是,要是这个老乡是在上海打工的,那可就有危险了,按他的这个逻辑,他打工辛苦赚的血汗钱有可能被别人骗光的风险啊,我祝福的是,希望他不是在上海的外地人,而是在自己的老家生活的,感觉他这样头脑的人只适合生活在老家,不适合生活在上海。
我有点担心这位老乡,是因为我在想:如果他真觉得“跑遍大街小巷,四处询问”能借到钱,那他在生活中得吃多少亏?打工攒的血汗钱,可别被人用“借点钱救急”的套路骗光了,而他呢?还觉得自己献爱心,做了好事情了呢。
我觉得老乡的这个帖子有趣,是因为我第一次知道,借钱,原来可以跑遍大街小巷,四处询问,这样去借钱的,我是真的开了眼界了。反正我知道,上海人也都知道,在上海,就是跑遍大街小巷,四处询问,确实没几个人会把钱借给你,这样的难度和彩票中500万大奖的概率是一样的,甚至更难。
这个老乡的吐槽,让我第一次知道,原来有人觉得借钱是能“跑遍大街小巷、四处询问”就能办成的事。想象一下:一个陌生人突然拦住你,开口就要借钱,你会怎么反应?反正我肯定摇头。别说上海,搁哪儿都一样。
可是,为什么老乡就是觉得借钱靠“跑遍大街小巷,四处询问”是可以的呢?
我的理解,跑遍大街小巷,四处询问,找人借钱,找的应该是陌生人,那你在他的眼里也是陌生人,怎么可能会把钱借给一个陌生人呢?至少我是不会的,当然,排除像打发叫花子那样的几分几毛钱就不算了啊,那样的就不是借钱的性质了。
老乡发这个帖子,话里带着股怨气,无非就是想说上海人精明,上海人抠门,上海人小气,上海人冷漠,可是,问题也来了,我很好奇的是,老乡,难道在你们安徽老家,你们借钱就是这样的方式的么?跑遍你们老家的大街小巷,四处询问,就会有很多很多人把钱借给你了么?你们安徽老家是这样的么?难道真有人靠这种方式借到钱? 要是挨家挨户敲门就能借到钱,那估计全世界骗子都得排队去安徽创业了。
上海人的精明,一直被老乡们抨击,抨击得体无完肤。那么,上海人精明,还是规矩分明?
其实,我认为上海人不是冷漠,而是讲究“界限感”。亲兄弟明算账,朋友借钱也得打借条——这不是抠门,是尊重规则。在这样一个繁华的都市里,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你找陌生人借钱,人家凭什么信你?这样的精明,不丢脸,我是很推崇的,你们再怎么抨击,我也还是推崇。
老乡的吐槽,更像是一种对城市规则的不适应。他觉得上海人冷漠,可能是因为老家熟人社会里“互相帮衬”的氛围更浓。但大城市靠的是制度,不是人情。举个例子:在上海借钱,银行、网贷平台、甚至朋友间转账记录清清楚楚;而在老家,可能靠一句口头承诺就能成交。两种方式没绝对的对错,但硬要把老家的逻辑套在上海,就成了“鸡同鸭讲”。
不是上海人精明,而是城市生活教会我们:解决问题得用对方法。与其“跑遍大街小巷”借不到钱还落埋怨,不如学会用正规渠道。借钱不如借“脑”。
老乡,在上海有很多正规的借钱渠道,跑遍大街小巷,四处询问,见到一个人就开口借钱,我认为这种方式不可取,再说,亲兄弟明算账的好,这就是上海人的做派和做事风格。还是讲规矩的好。
我想对那位老乡说:留在老家挺好,但要是来上海,不妨换个思路——这里不缺机会,只缺懂规则的人,可不要真的像“山瑞”那样只会叫“果果”啊!
我是云河
日常的生活,随意的心情
393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