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远征与埃及文物的争夺
1798年,拿破仑率领军队远征埃及,随行的队伍中有一批法国顶尖的科学家、制图师和画家。这些学者抵达埃及后,被古老文明的遗迹深深吸引,他们夜以继日地记录神庙和陵墓墙壁上的象形文字,同时四处搜寻珍贵文物,为法国的罗浮宫增添收藏。 1810年,这些学者整理出《埃及志》(Description de l'égypte),这部著作以精美的插图和详实的文字,系统性地记录了古埃及的历史与当时的社会风貌,堪称一部关于埃及的百科全书。随着《埃及志》的陆续出版,欧洲各国王室对古埃及的兴趣被彻底点燃,一场争夺埃及文物的狂热竞赛随之展开,并延续了数十年之久。 在这场掠夺中,金字塔的封顶石——被称为“奔奔石”(Benben stone)的珍贵文物,成为各方争抢的首要目标。 神秘的奔奔石:金字塔的“神圣之冠” 奔奔石不仅是金字塔的顶端装饰,也是古埃及建筑的重要象征。它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方尖碑的尖顶,另一种则是金字塔的顶石。在古埃及的“金字塔时代”,金字塔的样式经历了多次演变,早期的金字塔呈阶梯状,层层叠加,每一层的顶端都镶嵌着一块奔奔石。 神话中的奔奔石:创世与太阳崇拜 在古埃及的创世神话中,世界最初只有一片混沌。在一片黑暗的原始水域中,突然升起一座名为“奔奔”的神圣山丘,创世神阿图姆(Atum)便站立其上。传说,阿图姆的眼泪滴落在奔奔石上,最终化作了人类。 金字塔建成后,古埃及人会用黄金包裹塔尖,使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奔奔石被视为接收太阳第一缕光芒的圣物,它日夜守护着金字塔,确保法老的灵魂沐浴在永恒的光明之中,免受黑暗的侵扰。 根据《埃及死者之书》的记载,奔奔石是古埃及文化中极其重要的圣物,最初被供奉在赫利奥波利斯的阿图姆神庙中。然而,随着时间流逝,原始的奔奔石早已不知所踪,但古埃及人制作了许多复制品。因此,如今我们看到的金字塔顶部大多空空如也,真正的奔奔石早已散落世界各地。 奔奔石的流散:全球博物馆的珍藏 如今,许多欧美国家的博物馆都收藏有小型奔奔石,它们或是从方尖碑上截取的塔尖,或是古埃及人制作的复制品。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奔奔石及其收藏地: - 阿梅内姆哈特三世黑色金字塔塔尖(开罗博物馆) 这块塔尖面向东方,刻有精美的浅浮雕,顶部是展翅的太阳神形象,两侧装饰着蛇纹,下方刻有太阳神的赞美文字。 - 阿蒙霍特普-休伊金字塔奔奔石(埃及博物馆) - 霍里金字塔奔奔石(新王国第18王朝,约公元前1350年) - 国王的执笔者萨卡拉金字塔奔奔石 - 拉莫斯金字塔石灰岩奔奔石(意大利都灵埃吉齐奥博物馆) - 公元前16至12世纪的奔奔石(苏格兰国家博物馆) - 韦贾霍尔王朝金字塔奔奔石(大英博物馆) - 尤法金字塔奔奔石(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 美国休斯顿博物馆、布鲁塞尔皇家艺术与历史博物馆、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尼斯艺术博物馆等也藏有不同时期的奔奔石。 这些珍贵的文物见证了古埃及文明的辉煌,也记录了近代欧洲对埃及文化遗产的掠夺历史。如今,它们静静地躺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向世人诉说着数千年前的信仰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