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沿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兴县段)驶近兴县瓦塘镇,裴家川口村这颗镶嵌在黄河岸边的“时光明珠”正绽放新的光彩。这座地处兴县最西北端的村落,距县城30公里,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与裴瓦公路在此交会,被赋予了便捷的现代交通优势。而岚漪河在此西入黄河的独特地理,更使其自古便成为晋陕水陆通衢的“水旱码头,商贾辐辏之地”。如今,依托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便捷的交通,裴家川口正积极融入黄河旅游廊道,描绘乡村旅游的新图景。
裴家川口的历史可追溯至盛唐,村北堡子梁上的古合河关遗址,便是这段峥嵘岁月的见证。宋朝时村里还建有军事城堡。历史的篇章翻至近代,这里更曾是连接晋绥边区与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交通线,为新中国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村内留存有3处晋绥军河防工事遗址,无不在诉说着其独特的战略地位。
地理位置的优势,更催生了商业繁荣。黄河流经此地,河面开阔,水势平缓,形成天然良港。明清时期,裴家川口作为“水旱码头”迎来鼎盛。南北商贾汇聚,货物云集,店铺林立,“金川口”的美誉流传至今。村内保存完整的9处明清古院落与蜿蜒的青石板“明清一条街”,正是昔日繁华的生动注脚。即使岁月流转,部分院落略显沧桑,其街巷格局与建筑风貌仍清晰可辨,无声诉说着往昔的市井喧嚣与精湛工艺。
近年来,随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的贯通,裴家川口村迎来了振兴发展的新契机。当地以“1345”规划为蓝图,聚焦一条主线,旨在打造市级乡村旅游标杆;讲好三个故事——黄河的雄浑、渡口的繁忙、裴氏的家风,让文化有根可循;发展四大产业,让文化教育、观光旅游、生态采摘、餐饮住宿在此交融共生;落地五大项目,“一园一街一院一台七宿,两馆八窑洞”,让古村的每一寸土地都焕发时代光彩。漫步其中,古朴牌楼迎客,脚下是光滑的青石板路,两旁是错落有致的青砖黛瓦建筑,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间,浓郁的明清风情扑面而来。
昔日商号林立的街巷,如今正被赋予新的活力。部分古建筑被活化利用为民俗展示馆、特色手工艺品店、传统小吃店等。游客在此不仅能沉浸式感受古建筑艺术之美,领略晋西民俗文化底蕴,还能品尝地道乡村风味,选购特色文创产品,收获穿越时空的文化体验。古渡口的历史基因,正转化为驱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动能。
从金戈铁马的千年古关,到帆樯云集的商贸码头,再到烽火岁月的红色通道,裴家川口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如今,依托黄河旅游黄金通道,这座“时光明珠”正擦亮历史文化名片,在新时代的文旅融合发展中,绘就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旅游新画卷。刘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