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价值事务所的第1969篇原创文章”
在《价值事务所》此前的文章中所长讲到,在AI全面落地、物质极大丰富的未来,一切都会变得不值钱,值钱的就只有稀缺性。
其实哪怕还没有到那个时候,我们复盘过去和现在国内的商业情况,也会发现整个商业世界最具价值的东西就是稀缺性。
片仔癀是这个逻辑,东阿阿胶是这个逻辑,黄金是这个逻辑,现如今疯炒的数字货币(比如比特币)其实也是这个逻辑。
以白酒行业为例,自建国以后,咱们国内的白酒龙头品牌已经经历了四次更迭了,茅台并非自始自终都是老大,在茅台之前,泸州老窖、山西汾酒、五粮液都先后当过老大,现如今的茅台算是白酒行业的第四代龙头。
话说到这所长也插一句嘴,哪怕是行业变迁最慢、最保守、最传统的白酒行业,城头大王旗也是换不停的,所以并没有什么永久、永恒或者永远,这个世界一直在不停变换,如果死抱着一个东西不放,觉得无论什么时候它都好,那就是愚痴。
白酒行业的龙头之所以不断地变,变成了现如今的茅台,核心原因也可以追溯到“稀缺”这两个字上。
山西汾酒、五粮液们的战略算盘打错了,都不由自主走了平价、量产的路线,没有走高价、精产的路线,所以他们没落了,只有茅台一直在往高端化发展、走稀缺路线,所以它后来居上了。
现如今的白酒行业,可以说茅台一家贡献了绝大多数的利润,后面的五粮液、泸州老窖、山西汾酒、洋河股份等加起来都不如一个茅台贡献的利润多。
所以呀,做生意要做高端生意,卖东西要卖稀缺的东西,做人要做与众不同的人,搞大众货是没有前途的。
今天我们聊聊五粮液,虽然它曾经走错了路线,但它的底牌还是相当好的,说不定哪天就能翻盘了。
哪怕不翻盘,不能超过茅台,做个老二老三也还是很有搞头的。
01
价值事务所
五粮液最大的底牌
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属于浓香型白酒,而浓香型白酒非常依赖老窑池,古语早有言,“千年老窖万年糟,酒好全凭窖池老”。由于老窑池数量有限,这么多年来浓香型白酒领域基本没出现有分量的新玩家(新玩家有,但有份量的没有)。
为什么说五粮液底牌好?因为它有好几万口窑池,其中600年以上窑龄的就有59口,最早的一口甚至起源于1368年,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完好且连续使用至今的地穴式曲酒发酵窑池。
这样的老窑池就是稀缺,甭管技术多么先进,这种大几百年的老窑池就是复制不了的。
甚至都不要说大几百年的老窑池了,现如今国内白酒产业,连续酿酒30年以上的老窖池的占比还不足1%。
这人无我有的老窑池,就是五粮液最大的底牌,只要有这些老窑池在,哪怕五粮液一时半会路子走错了,但也有绕回来的希望,无非就是走了些弯路罢了。
而且老窑池还有一个“时间的朋友”的属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老,换句话说就是,五粮液即便啥都不干,它本身就是抗通货膨胀的、是稀缺的。
如果大家也对所长看的企业、行业专家交流纪要感兴趣,可以加入《价值宝库》查看。《价值宝库》是所长团队精心打造的投研资料库,每天会上传100+内容,绝大多数都是大家最为关心的一手调研纪要,此外还有各种研报、突发/热门事件分析、宏观政策及市场解读等内容。总之,只要是对咱们有用的,所长能找到的,都会上传到里面。
除了这些祖宗传下来的老窑池,五粮液也是国内浓香型白酒企业中率先完成大规模产能建设的,其90年代扩建的新窖池至今也有二三十年年的历史了。
你看,这就是白酒行业的不同。
假如光伏行业要扩产,花点钱一两年就搞定了,假如养殖行业要扩产,同理。
此前有会员在《所长会客厅》提问关于中国巨石和龙佰集团的问题,这类企业稍微看一下就会明白,他们同光伏、养殖行业一样,都有非常明显的周期属性,他们的周期怎么来的?就是因为扩产实在是太容易。当行业开始赚钱的时候全行业都开始扩产,然后供过于求,产品价格自然会暴降,大家都赚不到钱,这时候就会有一波产能出清,有些管理跟不上、成本跟不上的企业就被淘汰了,剩下的强者继续在行业内玩。
所以中国巨石、龙佰集团的业绩都有非常明显的周期性起伏。
其实各行各业都很容易产能过剩,我们仔细去复盘就会发现,基本上每隔几年就会上演一出供给侧出清的大戏。
但这样的情况在高端白酒行业就几乎看不到。因为高端白酒的供给自始自终都是有限的,扩产的难度很大,像茅台、五粮液扩产都很难,很何况行业外的玩家了。所以,高端白酒行业其实一直没有什么像样的竞争。
看看下面这张图,茅台、五粮液一年的高端产品生产量也就10万吨的样子,这10万吨还不能全部卖掉,因为要存一些作为来年生产的基酒,大致一年的销售量是生产量的80%。
资料来源:iFinD
我们经常听人嚷嚷,什么年轻人不喝白酒了、整个白酒行业会因为人口数量下行而下行、自2016年来白酒行业的销量一直在下降。
是的,上述趋势确实存在,但是他们忘了白酒和高端白酒是两个东西,整个白酒产业的产量确实因为各种原因在下降,但在2024年也依然高达414.5万千升。
而茅台五粮液加起来一年产量不到10万吨,在整个行业的占比也就2%多点的样子,而且最多只能卖8成。
哪怕未来整个白酒行业的销量腰斩了,茅台等高端白酒的产能再翻一倍,他们的产量占比也依然不到10%,还是稀缺货。
更何况到那时候,咱们国家应该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了,白酒大概率会随着中国文化的复兴而走出国门,到那时,整个白酒行业的消费量甚至可能是上升的,毕竟受众扩大了。另一方面,茅台、五粮液这些高端白酒企业想扩产也没那么容易,以五粮液为例,按其目前的情况到2030年的放量上限也就在 6 万吨的样子,相比现在增加不到50%。
稀缺的年份窑池、有限的高端产量是五粮液最大的底牌。当然,除了这张王牌,五粮液也还有其他牌,虽然不如王牌厉害,但也不容小觑,放在一般企业身上也是很了不起的“护城河”了。
02
价值事务所
五粮液的其他好牌
建国后自 1952 年到 1989 年一共举办过 5 届全国评酒会,除了第一届五粮液因尚未恢复生产没赶上,历届评选都在榜,如果第一届赶上了,那他就是同茅台、泸州老窖、山西汾酒一样的国内真正的四大名酒之一。
资料来源:iFinD
产品好是一回事,但世人认可产品好又是另一回事了。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片仔癀,其实《伤寒杂病论》中很多经典名方的效果都比它好,但是世人尤其土豪现在就认这个,所以片仔癀能卖几百块一粒,但《伤寒杂病论》里面很多顶级成药也就几元钱一瓶,一瓶里有几百丸。
嗯……
所以,五粮液光是窑池老,自认为能酿出好酒没有用,必须要有世人的认可,而这很大一部分就取决于国评酒会的权威性与认可度。现在全国评酒会已经停办了,也就是“名酒入场券”已停止发放,即便还在办,估计也没有太大作用,因为品牌方面大家好像都更认老,国评酒会评选了这么多届,最为世人所熟知接纳的还是老八大名酒。
其实五粮液还有一张隐藏的王牌,即曾经当过行业龙头。这种当过行业龙头的集体记忆非常宝贵,可以说是五粮液非常重要的“无形资产”。为什么这么讲?
从百雀羚、回力到李宁,越来越多的承载一代人记忆的老国货品牌通过复刻经典、回归初心又再次回到了聚光灯下,已经能很好地说明这个道理。
五粮液显然也洞察到这一点,2020 年下半年推出的 “经典五粮液”特意复刻了 1966-1998 年第四代产品的标志性梅型瓶,这就是一种对品牌历史资产激活的尝试。
在2008年(茅台出厂价首次超越五粮液)之前的 14 年里,五粮液才是白酒行业的真龙天子,这 14 年(1994-2008 年)又恰好覆盖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期,也是国内高端消费市场形成的关键阶段。对于 1995 年 25 岁的年轻人而言,他们正值职业起步与社会认知形成期,五粮液的品牌印记深度融入了他们对高端白酒的定义中;现如今这批人55岁,正好是社会最有权力的年龄段(上市公司高管、各大行业的中坚基本都是这个年纪),他们既是高端白酒的核心消费群体,也是商务宴请、礼品消费的决策者。
所以,五粮液如果能用好这张牌,翻个盘也不是不可能。
03
价值事务所
写在最后
正如前文所讲,五粮液手里其实有一把王炸,好几十座大几百年越用越金贵的窑池,先于行业好些年进行扩产,现如今新建的窑池也几近成熟,五届评酒会基本全都上榜,曾当过14年的龙头老大……这都是五粮液“不败”的底牌。
在稀缺即价值的长期商业逻辑下,茅台凭借极致高端化策略成为当前的领跑者,不过当前并不代表永恒,毕竟白酒行业的城头变幻从未停止。五粮液的这些底牌,既包含无法复制的自然禀赋,也涵盖可被持续激活的历史资产,即便一时半会无法超越茅台,凭借这些优势也很难被其他企业所超越,还能随着中国文化输出与消费升级走上更高的台阶。
最后,所长再强调一下,商业世界没有永恒的王者,只有持续创造价值的强者。五粮液或许不会重回巅峰,但一把好牌还是非常值得我们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