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是中秋节,吃上一块合口的月饼,成为不少人的愿望。
这么多年,月饼的销量究竟怎么样,相信大伙心里头门清。我认为,他就是一个摆设,用来送礼的。没有太多的人,喜欢这玩意。
为了打破这个僵局,不少的月饼供应商想尽了办法,推出了很多以往从来没见过的月饼。还别说,效果真不错。
这不,山东临沂一家食品企业在“2025北宠展”上推出的蟋蟀月饼,引发了大众的热议。
他的做法其实不难。就是把人工养殖的蟋蟀洗净烘干磨粉,与五仁,果仁,黑芝麻等传统馅料混合做馅,再制成月饼。
按照试吃人的说法,味道好的很,没尝过的亏大了。
是否真的好吃,不敢保证。就我个人来说,断然不吃。并不是因为制作的原料,而是我基本上不吃月饼的。
上中学时,为了多挣钱,夏日的假期,我就帮别人做月饼。
那时候,做月饼真的不容易。没有生产线,就是使用单独的模具,送到电热箱里烤熟,然后再装箱,直接冷冻起来。
一天下来,浑身的汗,不停地流,风扇都吹不干净。直到月底发工资,才感觉有收获。
当然,当时的月饼很简单。就是青红丝,白糖,面粉。吃到嘴里,甜度肯定够,再没有其他的味道。
就是那样的年代,没有其他工艺。不管制作多少,基本上都卖出去的。老板绝对赚到了不少的钱。
在这种情况下,我对月饼产生了极大的抵触,不再吃上一口。我甚至认为,他就是糊弄人的东西。
邻居赵大爷,当年是街道办主任,很有意思。他直接告诉出嫁的女儿,来我这里,不要拿中看不中吃的月饼,多带两只鸡,要不,给点钱也行。
听到他的说法,大伙就可劲地笑,责怪他,您倒是很实在,专门挑好的要。这不就是难为人吗?
不管咋说,孝顺的女儿就记下了。每逢中秋,不再给他拿月饼。直接给他的是钱,然后把月饼全部交给了其他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月饼的制作流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的企业上了固定的生产线,工人不再那么累。最关键的,月饼也得以巨大的改变。
过去那种纯靠青红丝的月饼早已不存在了,而是增加了地方的特产。
长沙的小龙虾月饼,四川的冷吃兔,灯影牛肉月饼。陕西的油泼辣子,葫芦鸡月饼,太原老醋月饼。连河南都推出了胡辣汤月饼。
这些月饼,从外观上看,非常的漂亮,让人心动。吃起来,更符合当地人的习惯,颇受欢迎。
同样,眼下推出的蟋蟀月饼,选用的蟋蟀均来自正规的养殖基地。先后经过清洗,烘干,研磨等多道工序处理,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
负责人还特意介绍,蟋蟀粉能增加馅料的细腻度和坚果香,搭配传统五仁口感更丰富。且蛋白质含量比牛肉高两倍,属于健康食材创新。
这款月饼,目前只在山东当地销售,却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支持人表示,是可持续的绿色饮食尝试,契合当下健康消费理念,可以放心地吃。
反对的人直接说,难以接受,不会吃。还有人调侃,山东蟋蟀先行,广东的蟑螂月饼怕是不远了,不妨再做个五毒月饼。
还是那句话,喜欢吃月饼的人,会去尝鲜的。不喜欢吃的人,随意找个借口就过去了。至于他能否在市场畅销,眼下没办法说。(文/孙新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