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可是老百姓生活的根本,学校里饭菜好不好,家长们一直都很在乎,最近河南开封市有个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搞了个“妈妈进厨房”的新点子,就好像一阵春风吹到了教育这块儿,在社会上引起了好多讨论。
走进郑开同城示范区小学的食堂,看到的是又忙乎又有条理的场景,好几个戴着厨师帽、穿着干干净净工作服的妈妈们,在厨房里各干各的事儿,洗菜的洗菜,炒菜的炒菜,分饭的分饭,每个步骤都顺顺当当的,听赵瑄副校长说,现在学校食堂那22个干活儿的人里,居然有17个是学生的妈妈,为什么会这样变?是因为以前从社会上招来的做饭师傅年纪大多都比较大,可家长们来了,又有活力不光给食堂带来了新东西,连饭菜的质量和味道都变得特别好。
这种变化,孩子们感觉最明显,有个小学生一边吃得有滋有味儿,一边说:“现在中午吃的饭可香了,就跟在家里吃饭一样,可温馨了!”眼里还闪着幸福的光,妈妈们来做饭,不光让饭更好吃了,还让学校有了家的感觉,这种特别的“妈妈的味道”,不知不觉就成了学校里大家最喜欢的“招牌菜”。
“妈妈进厨房”这个事儿,对好多方面都好,来干活儿的妈妈们,既能和孩子在学校的生活走得更近,还能挣到一份稳稳当当的收入;学生们能吃上好吃又营养搭配得好的饭;学校食堂因为家长直接参与,变得更透明,干活儿也更有效率,这简直就是教育方面一场甜甜蜜蜜的改变。
听说开封市教体局觉得这个模式特别好,正打算在辖区更多学校推广,这给全国学校管食堂的事儿,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想法。
河南开封这个“妈妈进厨房”的办法,就像一股清清凉凉的泉水,不光把学校吃饭的难题巧妙地解决了,还让家长、学生和学校三方都得到了好处,相信以后在妈妈们这充满爱心的“做饭魔法”保护下,孩子们在学校吃饭会更有保障,吃得安心、健康,还能吃得心满意足。
备注:本报道仅基于现有公开信息整理,事件真相以官方调查结果为准。倡导网友勿轻信传言,共同维护清朗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