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台山下,茶海碧波翻涌;仁居古镇,红色记忆在古巷间流淌;八尺酒坊,百年酒香弥漫客家乡情。平远县的旅游版图上,三种色彩交织成一幅独特的山水画卷。红色是这片土地的基因,作为原中央苏区县,红色血脉在这里生生不息;绿色是平远的底色,森林覆盖率高达77.57%,是粤东北重要的生态屏障;古色是文化的积淀,四百多年县史留下了丰富的客家文化遗产。
今年国庆,平远县整合各镇特色资源,以“红色、绿色、古色”三色为主题,将推出系列精彩活动,让游客在青山绿水与人文底蕴中,度过一个充实的黄金假期。
红色血脉 苏区精神的当代传承
红色是平远最鲜明的底色。作为广东省重点革命老区,平远县有丰富的红色遗址和革命故事。1929年至1930年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三次进入平远,在这片土地上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仁居镇的平远红军纪念园是红色旅游的核心景点。这个占地面积200亩的纪念园是广东省首个以红军历史为主题的纪念公园,依山而建,苍松翠柏环绕,既庄严肃穆又生机盎然。
红四军纪念馆内,21件历史文物静静诉说着当年的革命故事。朱德同志使用过的马镫、马灯等珍贵文物,通过VR技术、全息影像等现代展陈方式,让红色历史更加生动可感。
红色是平远最鲜明的底色。图为红四军纪念馆。
位于仁居镇仁居村的红军街则是红色记忆的“活教材”。这条古街,有9处革命史迹被列为省、市、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墙上的红军标语依然清晰可见,漫步其间,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
与之相邻的八尺镇,凭借古驿道资源和红色文化,开辟了乡村旅游的新路径。角坑村作为首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依托梅州岃古驿道文化旅游带,串联起红色革命教育、古驿道文化体验和客家乡村休闲观光等多种业态。八尺镇打造的“一带两区两中心”旅游格局,让游客在感受红色文化的同时,也能体验客家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位于河头镇的马克思古驿道作为中央红色交通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着苏区时期的斗争智慧。这条1931年由蕉平寻县委命名的古道,曾为赣南中央苏区秘密运送钨砂、食盐、药品等关键物资。当地群众创造性地使用粪桶藏药、竹竿匿盐等方法支援革命,如今这条全长4公里的徒步路线已成为融合革命历史与自然风光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东石镇灵水村是平远红色记忆的又一重要承载地。毓秀书院作为中共平远县委、石北乡苏维埃政府旧址,是平远县革命的摇篮和指挥机关。与之相邻的东石石北革命烈士纪念碑建于1957年,经过多次迁建和重修,碑身镌刻着苏区部分烈士姓名,见证着平远人民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
国庆期间,平远各红色景点将推出系列主题活动。在五指石景区,游客可参与“夺旗大战”互动游戏,在山水间感受爱国情怀。
绿色底蕴 山水之间的生态画卷
绿色是平远最动人的底色。该县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质量优良,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阳光洒在黄田水库宽阔的湖面上,泛起粼粼波光。“我们这里的水质常年稳定在国家地表水Ⅰ-Ⅱ类标准。”黄田水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水库承担着防洪、灌溉、供水和发电等多重任务,是平远工农业的命脉。“在进行严格保护的同时,我们也适度开发了环湖步道和自然教育径,让市民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体会到保护水源的重要性。”工作人员说。
位于粤、闽、赣三省交界的五指石风景名胜区,以雄奇的丹霞地貌闻名。游客李女士体验完高空栈道后感叹道:“这里不仅石头奇特,植被也十分丰富。”五指石景区负责人告诉记者,景区在开发中格外注重对原生态的保护。“我们记录到的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包括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物种。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地质公园后,我们修建了索道、栈道、悬崖餐厅等,但核心始终是展示这片土地上的地质奇观和生物多样性。”该负责人说。
石正镇园山湖千亩茶园。
石正镇石正湾水打坝是平远县网红乡村景点。
在石正镇石正湾水打坝旁,一座造型充满未来感的银白色“太空舱”悄然落成,即将在国庆假期正式迎客。“我们设想的是,让游客在欣赏完南台卧佛的雄奇、体验过石正湾的美丽景色后,能有一个完全放松、享受现代时尚生活的歇脚点。”石正镇宣传委员李思慧告诉记者:“这个太空舱不仅是售卖空间,更是一个观景平台。游客可以一边品尝现磨咖啡或客家炒绿,一边将石正湾美景尽收眼底,购买石正特产,体验‘三乡融合’(时尚乡村、文化乡村、产业乡村)的独特魅力。”据介绍,在石正镇,游客国庆期间可漫步园山湖千亩茶园,体验传统炒青技艺;也可品鉴“南药养生一桌菜”,感受药膳与茶香的交融。南台卧佛山景区、南药梅片特色产业旅游区等节点被有机串联,形成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旅游动线。
从黄田水库的一泓清水,到五指石的丹霞碧嶂,再到石正湾的创新文旅,平远县勾勒出一条“山水+地质+人文”的生态旅游发展路径。
南台卧佛山是南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山势连绵起伏,宛如一尊仰卧的佛像,因此得名“卧佛山”。
古色古香 客家文化的活态传承
古色是平远最深沉的底色。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平远保存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村落景观。仁居镇作为平远老县城,承载着四百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民国广东四大银行金库旧址、邹坊文祠、驾虹桥等历史建筑,见证着仁居镇曾经的繁荣。这些古建筑不仅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更是客家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
作为酿酒大镇的八尺镇,被誉为梅州“客家娘酒、小锅米酒之乡”。这里山明水秀、土地肥沃,酿酒技艺已流传数百年。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品尝美酒,还能参观酒厂生产线,了解客家酒文化的奥秘。
差干镇的文化底蕴同样深厚,市级非遗项目“扛仙师”流传数百年,进士谢升庸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为平远旅游增添了文化深度。
平远推出“非遗进景区”活动,让游客在游玩中近距离感受非遗技艺的魅力。图为在南台卧佛山景区,广东汉剧精彩上演。(平远县委宣传部供图)
平远的魅力,深植于绵延不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不久前,在五指石景区,非遗平远船灯舞在游客中心广场上演,生动的表演引得观众掌声不断;“落地金钱舞”表演,寓意吉祥,游客们看得目不转睛。“让非遗走进景区,就是让文化‘活’起来,让游客不仅能看山水,更能感受我们平远人的精神家园。”五指石景区负责人表示。游客还可以参与打糍粑、竹编DIY等互动项目,在亲手劳作中感受客家民俗的乐趣。这些古老技艺,在游客的欢笑和体验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平远的三色旅游格局,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选择,无论是追寻红色记忆、拥抱绿色自然,还是探寻古色文化,都能在这里找到心灵的共鸣。这个国庆,不妨走进平远,感受三色交融的独特魅力。
来源:梅州日报
编辑:谢 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