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洞石窟
——四川青海甘肃环游记(四)
作者:陈震
在平凉市泾川县罗汉洞乡罗汉洞村有一处长约一公里的石窟,名曰罗汉洞石窟。我们慕名造访。到得石窟,除我们这拨人,先来的还有三四个人,他们转了一下就走了。
石窟依红砂岩崖面开凿而成,据介绍,现存大大小小洞窟120个。有造像24身,壁画总计约360平方米。一公里长的分布范围,均用绿色铁丝网保护,不可近前观瞻,更无法沿坡攀援向上。铁丝网外侧有与其平行开凿的台阶方便参观者拾级而上。由于洞窟都在半山腰上,且洞窟深处拐弯抹角,我们仰视只能见洞口景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里面有什么东东全然不知。不过,越是难以窥见之物,越是激发探究之欲望。我们放飞无人机至洞窟,谁知昨晚未充电,只拍摄到最大的洞窟,便返航了。
大家自我安慰,无论怎么说,至少到此一游了。
这时,几个身着考古背心的人引发了我们的关注。原来,他们是兰州大学考古队的。我们看到,他们在洞窟正前方的草地上,用石灰标记了若干正方形、圆形。草地上留下了洛阳铲探寻的一个个圆洞,还有地底下探出的碎砖瓦。当考古队的负责人发现我们虽是考古小白,但又是探寻古迹的爱好者时,特地拿出他的手机,将当年罗汉洞石窟的照片给我们看。那些照片虽是黑白照片,但无论是寺庙还是洞窟,都清晰可辨。他说,当年的寺庙就在洞窟前面(就是他们用石灰标示出来的地方)。小洁想要将他手机照片翻拍留存,那人拒绝了。
遥想当年,寺庙背依山崖,存念洞窟,香烟缭绕,气象庄严。这一切虽已成过往,但历史就是这样磕磕碰碰地走过来的。当下,我们看到罗汉洞石窟集石刻、雕塑、绘画于一身,对研究北魏及石窟营造、洞窟形制具有重要价值。而且,罗汉洞石窟已于2023年列为甘肃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已足以令人欣慰。
环顾四周,草地一侧有300年的核桃古树静默伫立,与留存千余年的石窟相依相伴。大自然以其博大胸怀将这一切统揽其中,文化就此繁衍生息,文明因之茁壮生长。
由是,悟得一诗以记罗汉洞石窟之行——
七绝罗汉洞石窟杂咏
洞窟功成映宝光,
千年造像阅炎凉。
洛阳一铲探幽迹,
古树参天佑永昌。
(摄影:子夏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