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 8 月的上饶江岭,层层梯田裹着翠绿的稻浪,风里飘着稻穗的清香。284 名来自新疆塔城的小学生背着浅蓝色书包,刚下车就收到方诚旅游(上饶)国际旅行社准备的 “梯田生态科普套装”—— 儿童专用土壤检测盒(PH 试纸、放大镜、迷你采样铲均做了圆润处理)、《梯田生态观察手册》(配卡通水稻生长图和土壤知识漫画)、定制标本袋(印着 “江岭梯田小侦探”),还有挂在脖子上的 “生态观察证”,照片旁贴着小小的稻穗贴纸,像份带着田野气息的 “探险邀请”。9 天的江岭梯田、婺源 “梯田生态科普” 主题定制游,便从这份满是童趣的套装开始。
江岭梯田:土壤里的 “生态密码”
清晨的梯田埂上,农业专家李老师(深耕南方梯田农业研究 18 年,擅长儿童生态科普)蹲在田边,手里举着土壤检测盒:“小朋友们看手册第 7 页,咱们先挖一点田埂上的土,放在检测纸上,等 30 秒,颜色变了就能知道土壤是酸性还是碱性 —— 水稻最喜欢稍微偏酸的土壤哦!” 小学生们分成 24 组,每组拿着一套工具,小心翼翼地挖土、取样。有个小男孩怕铲子划伤手,李老师握着他的手:“像握铅笔一样,轻轻往下按,迷你铲很安全,放心。” 当检测纸变成淡橙色,孩子们欢呼起来:“李老师!是酸性!水稻肯定喜欢这里!”
田埂旁的 “土壤标本制作区”,李老师教大家把不同土层的土装进标本袋:“最上面的是表土,有很多营养,能让水稻长高高;下面的底土比较硬,能固定稻根 —— 手册第 15 页有土层剖面图,大家可以对着标本袋贴标签,写清楚‘表土’‘底土’和取样的梯田层数。” 有个小女孩在标本袋上画了小水稻,说要 “让土壤标本有自己的小房子”。阳光洒在梯田上,孩子们的笑声、土壤检测盒的碰撞声,和稻田里的蛙鸣混在一起,成了最热闹的 “田野课堂”。
午后的 “水稻生长观察” 环节,李老师带着孩子们走进梯田旁的试验田:“看这株水稻,从发芽到抽穗要 3 个月,手册第 22 页有生长时间表 —— 你们发现没,稻叶上有小绒毛,能挡住害虫哦!” 孩子们凑上前,用放大镜仔细看,有人在手册上画下稻叶的绒毛,有人提问 “害虫怕绒毛,那青蛙吃什么呀?” 李老师指着田埂边的青蛙:“青蛙吃稻飞虱,而稻飞虱会吃稻穗,这就是梯田里的‘生态链’,手册第 28 页有卡通生态链图,大家可以找找还有哪些小动物是水稻的‘好朋友’。”
婺源古村:稻田边的 “生态延伸”
婺源古村的 “稻田民宿” 外,有一片专门为孩子们开辟的 “迷你试验田”。民宿老板是当地的老农民,他拿着锄头教孩子们松土:“种水稻要先把土翻松,就像给土壤‘按摩’,让稻根能舒服地生长 —— 手册第 35 页有‘松土小技巧’,大家试试,力度要轻,别弄伤土里的蚯蚓。” 孩子们握着小锄头,跟着老农民的动作学,有人不小心把锄头弄歪了,老农民笑着说:“没关系,多试几次就会了,农民伯伯也是练了很多年才会的。”
民宿的 “生态厨房” 里,工作人员用梯田里的新米做了 “稻花香粥”:“小朋友们尝尝,这是用咱们今天观察的水稻磨的米,香不香?手册第 42 页有‘大米变变变’的漫画,告诉大家大米怎么从稻田变成粥。” 有个孩子不爱吃米饭,尝了一口粥后说:“原来大米这么香,以后我要好好吃饭,不浪费粮食。” 厨房的墙上贴着孩子们画的 “水稻生长图”,从种子到稻田,五颜六色的画笔把生态知识画得活灵活现。
晚上的 “星空生态小课堂” 在民宿的院子里举行,李老师指着天空:“梯田不仅能种水稻,还能帮我们观察星星 —— 夏天的晚上,能看到牛郎星、织女星,而稻田里的青蛙会在星空下唱歌,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好朋友关系。” 孩子们躺在竹椅上,一边看星星,一边听青蛙叫,有人在手册上写下 “今天知道了土壤、水稻、青蛙都是好朋友,要保护它们”。
主题定制里的 “贴心守护”
每天出发前,旅行社工作人员都会检查孩子们的生态科普套装:“土壤检测盒的试纸够不够、放大镜有没有摔破、标本袋有没有漏,都要仔细看,就像守护孩子们的‘探险装备’。” 民宿的房间里,书桌旁放着小台灯和生态知识卡片:“方便大家晚上写观察日记,卡片上的小问题‘今天发现了几种稻田小动物’,能帮大家回忆白天的知识。”
遇到雨天,工作人员会给每个孩子发一件印着水稻图案的雨衣,还有防水的工具袋:“别让土壤标本和手册淋湿,咱们的‘生态探险’不能停。” 有个孩子对花粉过敏,旅行社提前准备了无花粉区域的观察路线,还配了抗过敏药物,李老师特意为他讲解稻田里的 “无花粉植物”,让他也能开心地参与观察。
离别的那天,每个孩子的书包里多了自己制作的土壤标本、写满笔记的《梯田生态观察手册》,还有李老师和老农民签名的 “江岭梯田生态小侦探证书”。大巴驶离上饶时,孩子们隔着车窗回望层层梯田,浅蓝色的生态科普套装在书包里轻轻晃动,像把江岭的田野记忆装进了行囊。其实不用多言,土壤检测的专注、水稻观察的好奇、民宿里的田野体验,早把这段主题定制游变成了一次 “田野里的生态启蒙”,让 284 名塔城小学生带着对梯田生态的全新认知,回到家乡,继续做大自然的 “小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