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荆州,叫醒清晨的从不是闹钟 —— 是巷口早堂面的浓汤香飘进窗,是锅盔炉里 “滋滋” 的烤芝麻声,是糖油果子刚炸好的甜香绕着街角转。这座满是历史味的城,早餐却活得烟火气十足:不是没得选,是站在早点摊前,看着早堂面、锅贴饺、糯米鸡…… 根本不知道先吃哪样!今天就扒出荆州 8 种 “特色早点”,每一种都藏着老荆州的味道,外地游客得跟着本地人才能找着正宗的!
1. 早堂面:
要说荆州早餐的 “C 位”,早堂面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这碗面在荆州火了 100 多年,老辈人说 “没吃过早堂面,等于没到过荆州”。每天凌晨 4 点,面馆师傅就开始熬汤:整鸡、鲜鱼、筒骨丢进大锅,慢火炖到汤色奶白,连骨头里的鲜都熬进汤里,早上舀一勺浇在面上,光闻香味就醒神。
面条选的是碱水面,煮好后根根分明,咬着带劲不软烂,吸溜一口面,再喝口汤 —— 鸡的鲜、鱼的甜、骨的浓混在一起,鲜得舌头都要化了。老荆州吃早堂面有讲究:必须配一勺酸豆角或辣萝卜,咸鲜里带点辣,解腻又开胃,一碗下肚,上午干活都有力气,难怪有人天天早起就为这一口。
2. 锅贴饺:
荆州人的早餐桌上,总少不了一盘金黄的锅贴饺。师傅们凌晨就开始调馅:新鲜猪肉剁成泥,加姜末、葱花、生抽拌匀,包在薄面皮里,捏出好看的褶子,一排排码在平底锅上。倒点油,小火慢煎,没一会儿就听见 “滋滋” 的声响,面皮边缘慢慢变焦黄,香味顺着锅缝飘出来,勾得人直咽口水。
3. 糯米鸡:
别被 “糯米鸡” 的名字骗了,它不是真的有整只鸡,却比鸡肉还鲜!师傅把糯米提前泡软,蒸到软糯,再拌上切碎的鸡肉丁、香菇丁、笋丁,加少许盐和酱油调味,捏成圆乎乎的团子,再上锅蒸 10 分钟,蒸好后裹层油纸,拿在手里暖乎乎的。
4. 牛肉粉:
荆州的牛肉粉,讲究的是 “汤浓、肉烂、粉滑”。每天凌晨 3 点,师傅就把新鲜黄牛肉切成块,和牛骨一起丢进大锅,加八角、桂皮、香叶慢炖 6 小时,炖到牛肉软烂,汤熬得浓稠挂勺,早上把米粉烫软,捞进碗里,浇上牛肉汤,再码上几块炖好的牛肉,撒点葱花,一碗喷香的牛肉粉就成了。
5. 糖油果子:
在荆州的早点摊前,总能看见一口冒着热气的油锅,里面炸着圆滚滚的糖油果子 —— 师傅把糯米粉揉成面团,搓成小丸子,滚上一层白芝麻,放进热油里炸,炸到金黄酥脆,捞出来沥干油,再裹层薄薄的糖霜,看着就甜滋滋的。
刚炸好的糖油果子最好吃:外壳脆得 “咔嚓” 响,咬开里面是软乎乎的糯米芯,带着芝麻的香和糖的甜,不齁不腻,嚼着越吃越香。
6. 豆皮:
荆州豆皮和别的地方不一样,是用黄豆磨浆,在锅里慢慢烧煮,煮到凝结成薄薄的皮,再晾干切成小块,看着像透明的纸片,摸起来软乎乎的。吃的时候,师傅会把豆皮放进热水里焯一下,捞出来拌上酱油、醋、少许香油,或者卷上咸菜、肉丝,一口下去,豆皮细腻得几乎不用嚼,满是黄豆的清香,也是荆州人刻在骨子里的 “家常味”。
7. 锅盔(锅块):
荆州人管锅盔叫 “锅块”,这东西在本地的名气,说是 “家喻户晓” 一点不夸张 —— 街头巷尾的炉子前,总排着长队,师傅把面团擀得薄如纸,撒满白芝麻,贴进炭火炉里烤,没一会儿就飘出芝麻的焦香,烤好后拿出来,外皮脆得掉渣,咬一口,热气裹着芝麻香直往嘴里冲。
8. 面窝:
面窝是湖北早餐的 “小可爱”,在荆州的早点摊前也少不了它 —— 师傅把大米泡软磨成浆,加葱花、芝麻、少许盐拌匀,舀一勺放进特制的圆形模具里,放进油锅里炸,炸到金黄,模具一取,面窝就成了圆墩墩的样子,中间还带着一个小洞,看着特别讨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