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上午11点,大沽菜场二楼,一声流利的上海话从人群中传来:“我想买大番茄、黄瓜、大葱、茄子。”说这话的不是本地人,而是一位戴眼镜、留胡子的外国帅哥Alessandro。结账时,他又像一个地道的上海人一样砍起价来:“20块行吗?”一句话让摊主和顾客都笑作一团。
Alessandro在买菜 视频截图
Alessandro是意大利人,两年前随妻子回到上海定居。如今,他不仅能用上海话闲聊,还能看上海话脱口秀。他和妻子一起运营的账号“上海女婿Alessandro”,把融入上海的日常拍成视频,收获了大批网友喜爱。
“正宗上海男人”
12年前,Alessandro在意大利结识了中国留学生Ying。2023年,两人回到Ying的家乡上海。初到上海时,Alessandro报名参加了华东师范大学的汉语课程学习普通话。半年下来,他就能用汉语进行基本的日常对话。
Alessandro和妻子在意大利(受访者供图)
不过,Alessandro觉得,仅仅学习普通话还不够,因为Ying的家里人都说上海话。为了更好地融入,他决定从最基础的生活用语学起,“生活在上海,就是要讲上海话。”丈母娘和妻子成了他的“专属老师”,每天不断给他“加课”。还加上他喜欢看上海话脱口秀,节目中地道的俚语、上海人的生活趣事,能帮他理解方言背后的文化,让上海话学得更鲜活。学习上海话一年后,他愈发觉得这门方言有趣,“我喜欢说上海话,因为上海话发音很有意思”。“一个外国人讲上海话,他们都觉得我很好玩!”Alessandro笑着说。
Alessandro自豪地称自己已经是“正宗上海男人”:买早点、照顾妻子、做家务,样样精通。“我刚到上海的时候,不懂这些。后来看着我丈人怎么照顾丈母娘的,就跟着学了起来。”
“上海女婿”火了
生活中的片段,成了夫妻俩运营账号的灵感来源。去年8月份,他们开设了自媒体,Ying负责拍摄,Alessandro负责剪辑。不到两周时间,就产生了几条浏览破万的视频,这给了他们很大的鼓舞。Alessandro的不少视频擅长用 “欲扬先抑” 的反转叙事制造幽默。比如会先卖个关子:“谁说上海是个安全的城市?”随后才揭晓答案:上海太“危险”,夜宵太美味,钱包要在夜宵摊上被“吃”空啦。
账号“上海女婿Alessandro”里,视频选题全是接地气的日常:跟着丈母娘学做响油鳝丝,早起打卡早餐“四大金刚”(大饼、油条、豆浆、糍饭),用上海话和菜场摊贩砍价,分享吃生煎包的快乐(他觉得鲜肉月饼能比肩意大利惠灵顿牛排),分享怎样用补贴政策买家电等等。这些平凡场景,在夫妻俩的演绎下变得幽默又鲜活,成了网友喜爱的“跨文化观察日记”。
起初Alessandro完全没有视频制作经验,全靠自己摸索。如今,他的标志性开场白“大家好,上海女婿Alessandro来啦!”成了极具个人特色的自我介绍。他全程用上海方言讲述故事,比如在视频里“吐槽”自己刚学上海话时,把“鳝丝”说成“粉丝”的糗事,既展现了方言的趣味,又带着真实的生活感,收获了很多人的喜爱。不少网友夸他上海话说得好,还有人用上海话留言和他互动,分享自己的买菜技巧、推荐上海美食。
Alessandro分享年夜饭 图源:小红书@上海女婿Alessandro
在社交平台上,Alessandro还积极推广上海话。账号早期,他发过一条视频,呼吁大家拒绝“方言羞耻”。“我发现,现在很多小朋友说上海话居然比我这个意大利‘洋泾浜’还要‘洋泾浜’。”他希望在上海的人都能够说上海话,“我们应该融入这个城市”。而他自己,也在用看脱口秀、拍视频的方式,身体力行着这份融入。
“以前和我老婆生活在意大利的时候,她一直说上海很好,但我不相信。现在住在这里,我觉得她说得完全没错。”Alessandro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