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西频道
“车行青山里,窗含画中景!”初秋清晨,浙江游客李女士一家驾车驶入衢黄南饶“95联盟大道”婺源段。车窗外,连绵公路如丝带穿梭于青峰秀水间,静谧古村与优美公路共同勾勒出诗意画卷,让他们的上饶之旅惊喜不断。
“十四五”以来,上饶市锚定“交通强市”与“全域旅游”双战略,以公路为笔、山水为卷,将国省道从“通行线”变为“风景线”,从“经济动脉”织成“幸福纽带”,走出“路随景建、景由路生、旅因路兴”的融合发展新路,让“快进漫游”的美好出行成为上饶递给世界的闪亮名片。
以路串景,勾勒最美旅游廊道
“95联盟大道”是跨省交通旅游协作的拳头产品,按打造黄金旅游廊道的思路,将四省优质旅游资源串珠成线。该大道在上饶境内全长370公里,途经江湾、三清山、龟峰3个5A级景区,连通19个4A级景区,覆盖数十个3A级景区与古村落。近年来,上饶按提升公路等级、统一标识系统、完善服务配套、美化路域环境的思路,对其进行高标准打造。
路畅是基础。S303浙临线通往安徽黄山,既承载交通使命,又串联“金庸故里”“徽饶古道”等多个景点和古村落。原有公路部分路段为四级路和等外路,大巴车交汇困难,制约了沿线旅游资源开发。为打通旅游交通堵点,已按二级公路标准完成升级改造。
据悉,“十四五”期间,上饶公路部门锚定建设“旅游快速通道”目标,先后新建或升级改造G236鄱阳至余干快速公路、S303婺源浙临线、S203灵山至上饶、S201广丰至铜钹山等多条通景区旅游公路100多公里,稳步构建“快旅漫游”的旅游公路主通道。同时,加大路面养护投入,完善沿线交安设施,路况优良路率达100%。
上饶因地制宜修建休闲步道、观景台、文化墙等配套设施,提升沿线景观绿化和景观节点,整治路域环境,统一建设370公里标志标识和视觉识别系统,设置旅游区标志21套、驿站标志32套、辅助告知标志115套、景观标志465套,在文旅圈形成特色流量的公路品牌。
棕底白字的旅游区标志指引方向,原木色的驿站标志透着乡土气息,465套景观标志融入“朱子文化”“茶文化”“丹霞地貌”等元素,连防护墙上的图案都是三清山“巨蟒出山”的剪影。
新建的浙源服务区宽敞开阔、环境优美,既提供加水、停车、如厕、购物、充电、休憩、医疗等基本服务,又打造汽车宿营地、党建公路文化墙、游客阅览室、智慧信息系统、志愿者服务中心等,满足游客高标准出行需求。目前,上饶市普通国省道建成服务设施28个,其中服务区13个、驿站14个、停车区1个。婺源江湾、辛田,万年齐埠、玉山山塘4座服务区获评省级“星级服务设施”。婺源长滩、三清山北等26个重要节点实现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全覆盖。
“现在走95联盟大道,沿途能在江湾驿站喝杯皇菊茶,到廿八都古镇吃碗铜锣糕,既好看又好吃好玩,一天逛两省,很惬意!”浙江游客王先生感慨。
如今,“95联盟大道”上饶段不仅是赣浙闽皖四省边际旅游的主环线,更成为长三角游客“周末游”的首选通道,获评“2022年度全国交旅融合创新项目”“2024交通运输品牌建设典型案例”,在文旅圈掀起“公路打卡”新风潮。
以路融景,铺就旅途“山水长卷”
行走在平坦舒适的省道S202三清山环山公路上,天、地、山、路自然融合,人、车、环境和谐统一。这条通往5A级景区三清山的旅游公路,让过境游客主动开启漫游模式。
广丰通往铜钹山国家森林公园公路两旁,樱花、白玉兰、银杏、桂花等花卉先后盛开。德兴G237济宁线双溪水库段、S204李太线高铁站至三木源口等重点旅游路段,绵延的紫薇花沿公路两侧铺展,粉紫嫣红的花朵缀满枝头,车辆穿梭于花海,宛如游弋在流动的画卷。
横跨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鄱余特大桥,2022年建成通车,全长12.566公里。全桥采用优美的S型平面曲线设计,变截面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建造,生态环保、桥湖交融,日暮黄昏呈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奇妙景观。
在弋阳县G320段,公路旁的文化墙绘着“弋阳腔”脸谱,让路过的游客秒懂当地非遗;在S306通怀玉山公路,“可爱的中国”“清贫”等红色文化标识深入人心,提醒行人珍惜幸福生活;在G237广信段、S302婺源段,“行上道·饶有为”“奋进强国路·大美上饶行”等独具公路特色的文化标识映入眼帘,传递公路人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追求。当公路叠加文化元素,诞生出令人惊艳的行业创意。
沿着G237国道向东,养护工人在烈日下忙碌,开展日常保洁、小修养护和路域环境整治工作。无论严寒酷暑、冰冻雨雪,国省道公路上总能看到那一个个繁忙的橙色身影。倾心打造“一路一景、四季有色”的最美公路,将全市国省干线公路打造成美丽乡村的连接线、梦里老家的风景线,是每一名上饶公路人的价值追求。
据悉,“十四五”以来,上饶公路部门投入养护资金16.35亿元,实施路面养护工程832公里、改造危旧桥259座、实施安全精细化提升项目33个、灾害整治143公里,打造“国省道畅安舒美”示范项目8个,建设里程162公里。国道PQI值由91.32升至93.49,省道由88.56升至91.36,稳居全省前列。
以路兴景,点旺一城“山川烟火”
群峰怀抱、云雾缭绕的望仙谷宛若仙侠世界。背靠道教圣地的葛仙村环境优美,亭台楼阁古色古香,让人仿佛穿越时空。这些躲藏在深山峡谷中的人间仙境,曾因交通不便而鲜为人知。随着S425铅山至葛仙山、S203灵山至上饶、G237广信至望仙谷公路的先后建设和提升改造,不仅助推葛仙村、望仙谷等景区成为网红打卡点,更催生出“公路旅游经济带”的黄金走廊。
婺源全域为国家3A级景区,270余公里的国省干线公路蜿蜒盘旋在青山、绿水、村落间,与高速公路、城区道路、农村公路有效衔接,编织成全域“快旅慢游”旅游公路网,促进沿线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等一体化发展,让婺源美丽风景变身美丽经济,全年接待游客超2800万人次。
玉峰村的嬗变堪称公路助推乡村振兴的典范。这个红色“清贫”故事发生的村落,平均海拔1000多米,从前基础设施落后,山区道路难行,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为打破玉峰村发展受限的格局,上饶公路部门筹资建设了18.77公里的怀玉山“天路”。蜿蜒盘旋的怀玉山“天路”已成为特色红色旅游名片和火热“网红打卡地”,玉峰村年接待游客达30余万人次,带动村民人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
“以路兴景、以路兴业”。上饶市以旅游公路建设为依托,实现全市所有通4A景区干线公路全部达到三级以上标准,助推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蓬勃发展。据悉,2024年,上饶市接待游客2.3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500亿元。
大道如虹,向景而行。未来,上饶公路部门将继续以路为媒,深化“公路+文旅+产业+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推动全市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向“全域旅游轴线”升级,打造交旅融合新亮点,助力交旅融合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