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展出项目吸引了大量观众。“广西智造上太空登月球”展台吸引众多观众打卡拍照。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谢洋/摄
东博会正以前所未有的“AI含量”,为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新能量。
——————————
“AI加持的东博会正积极推动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从‘传统航道’转向数智赋能的‘全新赛道’。”
9月21日,在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闭幕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秘书长韦朝晖用大篇幅介绍此次东博会如何利用AI全面赋能办展办会全过程,以及在AI领域,从经贸项目签约到合作机制建立所取得的诸多成果。在她看来,东博会正以前所未有的“AI含量”,为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新能量。
一对母子体验AI生图技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谢洋/摄
“今天我没有带讲稿,而是戴了一副广西企业生产的具有实时清晰提词功能的智能眼镜。讲稿就在我的眼镜里。大家看不到,我能看到。”在9月17日东博会开幕式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刚的致辞,让一款广西造的智能眼镜火爆出圈。陈刚表示,这款智能产品正是广西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时代、倾力打造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的最新实践成果。
2025年是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15周年,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全面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议定书即将签署。站在这一全新起点,本届东博会积极响应AI时代使命召唤,首次设立1万平方米的人工智能专馆,集中展出约1200项AI相关展品,涵盖约20款大模型、60款智能机器人、230款数字服务平台/系统及520款AI终端产品等,汇聚了国内外多家头部企业的最新成果。
AR眼镜引得不少观展者试戴体验。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谢洋/摄
人工智能专馆内的迈越科技展位,自开展起便挤满了体验智能眼镜的观众。“目前这款眼镜已经脱销,我们正在加急安排工厂增产。”迈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有章向记者介绍,不同于市场上其他智能眼镜厂商,企业重点突破了东盟小语种翻译难题,在收集并处理超百亿条语料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设备续航、显示效果与机身重量,最终实现实时提词、多语互译、智能交互三大核心功能。借助东博会平台,迈越科技已收获泰国永盛国际1000副订单,柬埔寨也计划采购1万余副智能翻译终端,多个东盟国家还达成了合作意向。
在AI技术加速渗透千行百业的当下,本届东博会的AI展区成为技术落地场景的“全景窗口”:四足机器人灵活演示行走与避障,工业机械臂精准完成零件装配,智慧农业系统实时传输作物生长数据并生成灌溉方案……这些直观的技术演示,不仅展现了AI的应用潜力,更向中国与东盟企业提供了可复制、可落地的产业升级解决方案。
广西环保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向客户介绍该公司研发的全自动塔筒检测机器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谢洋/摄
“东博会人工智能专馆为企业搭建了技术展示与需求对接的关键平台,尤其是算力基建、大模型应用等核心方案的集中呈现,让合作方向更清晰。”中科曙光高级副总裁魏振国指出,当前中国与东盟正联合推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这一举措将有效破解东盟国家算力供给不足的瓶颈,为区域内AI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合作空间。
9月17日下午,在2025年中国—东盟博览会绿色低碳展举办期间,广西环保集团与泰国皇家水公司正式签约,双方将围绕智慧安全用电、水环境治理、清洁能源等技术与产品,在泰国开展业务开发及项目合作。
科大讯飞展台前,一名儿童好奇地打量机器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谢洋/摄
此次广西环保集团带来的“城乡绿色低碳转型综合解决方案沙盘”“智水云数字化管理平台”等产品,均是“人工智能+环保”融合的典型案例。“东盟国家对环保的需求持续增长,而我国环境治理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不仅质量不输欧美,成本更具优势。”广西环保集团下属广西环投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谷岳介绍,AI技术的加入让环境监测成本降低,数据准确率提升;更重要的是,在东盟国家推动环保产品本地化的背景下,这类技术合作正催生更多跨境投资与产学研联动。此次东博会上,公司还联合国内科研机构跟马来西亚的拉曼大学签约,共同研发新型储能技术,为当地电力供应不稳定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当前,中国正加快实施“人工智能+”全球合作行动,推动AI技术普惠共享,而东盟是全球增长较快的数字市场之一。9月16日,科技部发布了《面向东盟人工智能赋能发展科技能力提升行动三年工作方案(2025-2027)》,旨在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在人工智能技术交流、产业赋能、能力共建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联合营造人工智能创新生态。
学习机器人引得青少年上前与之互动。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谢洋/摄
作为此次东博会的重磅AI主题活动,9月18日在南宁召开的2025中国—东盟人工智能部长圆桌会议,更是开创了中国与东盟AI合作的“新层级”——这是双方首次就人工智能举行部长级会议。会议正式宣布启动中国—东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建设,围绕夯实人工智能发展基础、提供开源开放服务、加强产业合作对接、促进人才培育等方面开展具体合作,推动务实合作项目落地,共促人工智能技术普惠应用。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东博会的AI合作并非“单向输出”,而是东盟国家深度参与的“双向互动”。马来西亚科技创新部、越南科技部、印尼远程信息处理协会、文莱创新实验室等东盟国家部委及机构,首次组织企业团组参展参会,集中展示了文莱AI智能医疗体系、马来西亚绿色能源AI场景化应用、泰国“数字经济4.0”成果等特色内容,共同打造了一场跨越国界的“科技大集”。
多语种AI透明屏让中外观展者无障碍交流。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谢洋/摄
“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合作正从传统领域向高科技、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延伸,这将为双方企业带来更丰富的市场机遇,甚至催生一批行业领军者。”马来西亚对外贸易发展局中国事务部副总监马兹兰哈闰坦言,以往东盟对中国的出口多集中在食品饮料、农产品等传统品类,而本届东博会的焦点转向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中国在数字技术领域的领导力有目共睹,与中国的合作将为马来西亚初创企业提供技术对接、市场拓展的机会”。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更重要的是,AI技术并非局限于单一行业,而是能覆盖农业、教育、交通、医疗、制造业、建筑等几乎所有领域。”东盟秘书长高金洪表示,中国与东盟在AI领域的合作,既要巩固现有成功经验,更要积极开拓新方向——例如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利用AI技术开展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既能挽救生命,也能降低经济损失,“这无疑是双方未来合作的重要增长点”。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