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 任磊 黄宛悠 郑芸芸
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教师、青年壁画守护人马宝有一个愿望,是将丝绸之路上石窟寺壁画临摹下来向世界展示,如今通过四年多的努力,他的梦想正在逐步实现。
第八届敦煌文博会“丝路华彩·盛世华章——敦煌及丝路沿线地区石窟寺壁画艺术传播与展示”专展,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马宝团队带来了丝路沿线34个石窟寺壁画临摹作品,以及流失海外的壁画精品临摹作品,系统梳理了以河西走廊石窟群为代表的丝绸之路沿线石窟壁画艺术,让全世界的观众可以更直接参观熠熠生辉的丝绸之路经典壁画。
在敦煌文博会之际,中国甘肃网记者采访了壁画守护人马宝,一起来看他以艺术之笔守护壁画瑰宝的初心。
马宝的家乡在甘肃武威,童年的记忆里天梯山石窟大佛庄严肃穆,背景壁画美轮美奂。冥冥之中的缘份和文化熏陶,让他在考取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时,选择了壁画修复与临摹专业,从此与壁画结下不解之缘。
壁画修复临摹是要耐得住寂寞的专业,也是冷门绝学。不同于其他绘画,可以自由发挥,尽情创作,壁画修复和临摹都需要严谨认真,以更多的耐心和时间去复原古人的精湛技艺。
马宝说,越是走进石窟,越是觉得壁画宝贵,选择了壁画,就是选择了坚守和持续热爱。
毕业之后,马宝就来到敦煌,作为壁画艺术的殿堂,敦煌是每一位壁画艺术家心之向往的地方,马宝也不例外。
在敦煌工作学习一年,马宝临摹了多幅敦煌题材壁画,希望通过艺术的方式让敦煌壁画进入更多人的生活。
“莫高窟壁画要保护,有些窟已经不对外参观,更多窟限制参观人数,我们把壁画画出来,对莫高窟壁画也是一种传播和保护。”马宝说。
一个石窟寺的壁画好找,多个石窟寺的壁画不好找,流失海外的壁画更是散见。在临摹壁画时,马宝发现,临摹的壁画不成体系是个问题,如果能以丝绸之路为线,串起中国石窟寺壁画的魅力,将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由此,马宝团队开启了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石窟寺壁画考察临摹计划,重点对甘肃、新疆的石窟寺进行系统研究,将其中的精品临摹绘制。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仅走访了莫高窟、麦积山石窟这样的大石窟寺,更是探寻了一些人们尚不熟悉,却有着很高艺术价值的石窟寺壁画,最终汇总成34座石窟壁画大观园。
从采风写生到漫长临摹,4年来,马宝团队经过无数个难忘的日夜,终于呈现了34座石窟寺的170多幅经典壁画,让丝绸之路上古老的石窟寺壁画在敦煌团聚。
“每一笔都是对前辈的敬仰,我们不敢有一丝懈怠,更不敢急功近利,就算岁月漫长,也要精细描绘。”马宝如是说。
而为了让壁画更有壁画的质感,马宝和团队自己制作壁画载体。古代壁画是画在墙上,有泥土的香,有麦草的韧,马宝就按照骨法做泥坯,让每一幅壁画都画在壁上。
还有那经历时光长河考验,依然没去褪去色彩的颜料,也是马宝关注的焦点。为此,他们在壁画临摹中使用了专门的矿物质颜料,让颜色更加还原本来的样子。
“这次敦煌文博会,我们让丝绸之路沿线的石窟壁画相敦煌,让世界看到中国壁画,我很开心,这是我梦想成真的地方,也将成为我梦想开始的地方。”马宝说道。
未来,马宝团队还将继续深耕丝路石窟壁画,特别是呈现一些大幅的壁画,同时,也会将目光投向中原寺庙石窟,将更多的中国壁画画下来,聚起来,成为壁画保护和传播的新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