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在经营早期,萨莉亚就定下了一个目标,他们想做的餐厅是,即使一个不怎么富裕的爸爸也可以带着孩子来,并且跟他说,孩子,随便点。
在预制菜被骂得 “体无完肤” 的当下,萨莉亚却成了个反常的存在。
罗永浩和西贝为预制菜吵得不可开交时,被称为 “预制菜之王” 的萨莉亚不仅没被拉进黑名单,反而被网友捧上了 “红榜第一”。
有人疑惑,明明它的菜几乎都是预制的,剪开袋子加热就能上桌,为啥大家对它格外宽容?
答案很简单:“不敢骂,也舍不得骂,万一骂倒闭了,去哪找人均 30 能吃饱、50 能吃撑的西餐厅?”
一、“穷鬼天堂” 的定价:79 元能点一桌,谁还舍得骂?
2025 年的物价里,79 元可能只够买一支眉笔,还得听几句 “教诲”,但在萨莉亚,79 元能摆上满满一桌:18 元的蒜香蜗牛(店里的头牌)、15 元的双拼披萨、13 元的金枪鱼沙拉,再加上 9 元的蘑菇浓汤和 8 元无限续杯的茉莉拿铁。
这价格,让打工人怀疑自己是不是 “穿越” 回了十年前,有人调侃 “这哪是餐厅,分明是蜜雪冰城开了西餐版”。
萨莉亚的定价,精准踩中了普通人的需求:10 多块能吃饱,30 多块能吃好,50 多块能吃到撑着走。
对比隔壁烤肉店动辄人均百元的账单,或是高档餐厅一道甜品就卖 500 块的 “氛围感刺客”,萨莉亚的便宜是 “明码标价的实在”。
月薪 3000 的人能毫无压力地带朋友聚餐,家长不用心疼钱就能对孩子说 “随便点”,这种 “不心疼钱包” 的消费体验,早就让大家把 “预制菜” 的顾虑抛到了脑后。
毕竟,没人会跟 “花小钱办大事” 的实惠过不去。
二、预制菜玩得 “坦坦荡荡”,不搞 “低价高质” 的骗局
大家骂预制菜,根本不是骂 “预制” 本身,而是骂 “挂羊头卖狗肉”—— 用预制菜冒充现做,收着现做的高价。
比如花 200 块吃一顿 “现做牛排”,结果发现是加热好的预制牛排,换谁都会觉得被坑。
但萨莉亚从一开始就没藏着掖着,它不仅自己承认 “菜都是预制的”,萨莉亚甚至直接把冷冻半成品摆出来卖,生怕顾客不知道。
更重要的是,它的预制菜和价格是 “匹配” 的。
剪开袋子加热、淋汁、装盘,10 分钟就能上齐 15 道菜,出餐快得像外卖,但价格也只有外卖的一半。
它不搞 “高级感营销”,不用干冰、雕花装裱菜品,也不吹 “手工现做” 的噱头,明明白白告诉你 “我是预制菜,但我只卖这个价”。
这种 “坦诚”,比那些把预制菜包装成 “匠心现做” 的餐厅讨喜多了 —— 消费者不怕被 “坑”,就怕被 “骗”,萨莉亚恰恰避开了这个雷区。
三、把 “抠门” 做到极致,才敢卖这么便宜
萨莉亚能把价格压到这么低,靠的不是 “偷工减料”,而是把 “抠学” 玩到了极致,从供应链到人力、房租,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供应链上,它几乎 “肥水不流外人田”:牛肉从澳大利亚自建工厂直送,酱汁自己研发调配,就连蔬菜用的菜籽、化肥都自己搞,把原材料成本牢牢攥在手里。
2009 年它的原材料成本占总收入的 35.5%,15 年后通货膨胀翻了好几轮,这个比例只浮动了 0.05%,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人力成本上,更是把 “人效” 用到了极致。
能用兼职就不招全职,广州的萨莉亚门店里,兼职人数几乎是全职的两倍;员工工资精确到 “每秒”,少用 1 秒就能省 0.0107 元;前台收银的人,爆单时要去后厨帮忙加热;上菜时把菜叠在胸前,就为了比分开端快 8.6 秒;没客人时拖地,得按总部规划的 “路线” 拖,确保每块砖只拖一遍,把 1 小时的活压缩到半小时。
就连房租这种 “硬成本”,它都有办法省。选址专挑核心商圈的 “犄角旮旯”,接手别人转让的门店时,连椅子、锅碗瓢盆都直接用,换个招牌就能营业,把 “借壳上市” 的思路用到了开店上。
正是这种 “抠门”,让它既能用预制菜保证效率,又能把价格压到大家能接受的范围,形成了 “便宜但不劣质” 的良性循环。
四、不止是餐厅,更是普通人的 “平等餐桌”
萨莉亚最打动人的,从来不止是便宜,而是它给了普通人 “不被区别对待” 的用餐体验。
以前路过西餐厅,看着里面的金碧辉煌和穿着讲究的客人,总觉得 “那是有钱人去的地方”,玻璃门像一道 “阶级分界线”,把 “普通” 和 “高端” 隔开。
但萨莉亚把这道线拆了 ——18 块钱能点一瓶葡萄酒,店员会用高脚杯给你倒上,自己再配个免费 BGM,瞬间有了 “高档餐厅” 的仪式感,却不用花几百块。
它让 “吃西餐” 从 “需要奋斗的目标”,变成了 “日常能实现的小事”,让吃饭回归了 “填饱肚子、分享快乐” 的本质,而不是 “彰显身份的工具”。
就像网友说的:“在这里,不管你月薪 3000 还是 3 万,都能吃得自在,这种平等感,比便宜更难得。”
五、为什么没人骂?因为大家怕 “失去” 它
现在网上搜萨莉亚,偶尔也能看到差评,说 “味道一般”“环境普通”,但底下的评论大多是 “求你别骂了”“倒闭了我去哪吃这么便宜的”。
不是大家看不到它的缺点,而是知道 “这样的餐厅太少了”。
在物价飞涨的当下,能让普通人毫无压力地 “下馆子”,能让 “预制菜” 不搞噱头、坦诚定价,能让用餐这件事抛开阶级、回归平等的地方,真的不多。
萨莉亚就像 “快餐时代” 里的一个 “例外”,它不完美,但它懂普通人的需求 —— 不需要多么惊艳的味道,不需要多么高级的环境,只需要 “花小钱,吃得舒服、吃得平等”。
这一点,和蜜雪冰城非常相似。
所以大家不骂它,不是因为它用预制菜 “无罪”,而是因为它让大家明白:预制菜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用预制菜当 “镰刀”;便宜也不是原罪,只要便宜得坦诚、便宜得实在,就值得被喜欢。
毕竟,谁也不想失去这个 “骂倒闭了,就再也找不到替代品” 的 “穷鬼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