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西贝预制菜事件被闹得人尽皆知,一枚售价21元的馒头,一袋保质期长达24个月的西兰花,当这两个敏感点摆在食客面前时,空气中弥漫的就不只是菜香了,还有一丝尴尬和愤怒。
消费者没想到,自己花费高昂的金钱买来的是跟价格严重不符合的菜品,一时间网友都在吐槽西贝的这番操作,但是却有一个人三次站出来力挺西贝,他就是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网友直接无差别攻击,扒出于东来之前的爆料。
于东来为何三次力挺西贝?他到底图啥呢?
撕开那张虚伪的价签
这起由罗永浩点燃的西贝预制菜风波,表面看是一场关于菜是现炒好还是用料理包好的争论,但往深了挖就会发现,这时商家对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问题,消费者、企业老板、行业大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看不见的信任来定价。
当罗永浩用又贵又恶心来形容他在西贝的就餐体验时,瞬间点燃了无数消费者的情绪,大家愤怒的根源其实并非预制菜本身,而是那种被愚弄的感觉,花了高价期待的是后厨烟火气里的新鲜美味,结果端上来的却是中央厨房流水线上的产品,这种巨大差别才是问题的核心。
西贝一直以来都在努力塑造一个健康厨房的形象,可当直播镜头扫过后厨,人们看到的却是汤包兑水的鸡汤、冷冻的西兰花,西贝悄悄撕掉了预制菜的标签,却挂上了手工、匠心的营销口号,这对消费者的信任有很大的冲击。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当一位网友在网上说在给孩子点的套餐里吃出发霉苦涩的西兰花,甚至还有骨头时,这场风波的性质就变了,网络上那个一岁的宝宝吃着两岁的西兰花的热梗,听起来像个段子却触碰了所有父母心中最不可接受的底线。
当消费者与商家的信任与孩子们的健康安全挂钩时,消费者对商家使用预制菜的隐瞒的容忍度瞬间降到了零,大家要的很简单,不是要餐饮业返回现杀现炒的样子,而是基本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就像罗永浩说的,他不反对预制菜,他反对的是伪装,老乡鸡就做得很好,菜单上清清楚楚标注哪些是现做,哪些是预制,把选择权交还给顾客,反而赢得了尊重,新华社对此事件的评论一针见血:《不怕你预制,怕你不告诉我》。
沉默的代价谁来买单
事件爆发后,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没有选择沟通而是对抗,他先是矢口否认,紧接着威胁要起诉罗永浩,甚至怒斥对方是在抹黑他们的商业口碑,这种高高在上的攻击性姿态,非但没能扑灭舆论的火焰,反而是火上浇油,将自己和企业的信誉推向了更危险的地步。
但结果呢?他最终不得不败下阵来发布官方致歉信,并承诺九项整改措施,包括8道菜改为现制、更换非转基因大豆油等等,计划在10月1日之前完成。
就在贾国龙节节败退之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参与了这件事,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这位被誉为商业界良心的企业家,在四天内三次公开发声力挺西贝,他先是感谢西贝、海底捞提供了放心的饭菜,又表示企业有难处,相信西贝会调整,最后更是呼吁大众能够理性对待,不要毁掉一个优秀的企业。
这一系列操作让无数网友大跌眼镜,很多人觉得于东来站错了队,拿自己几十年积累的个人信用,为西贝做了一次代价极高的担保,他到底图什么?随着网友的深挖,一条线索被爆出来,于东来所在的许昌市正计划打造一个本土的预制菜特色品牌。
作为许昌的龙头企业,胖东来很可能已经被纳入了这个产业试点体系,甚至参与了冷链仓储等关键项目,从这个角度看于东来的发声,他试图维护的是整个预制菜产业的声誉,但是这种顾全大局的立场,却让他个人的品牌形象严重受损。
谁来为行业重新定价
这场风波罗永浩在这其中扮演的角色,远不止一个普通的消费者,他用自己的影响力引起了整个公众对预制菜的讨论,他先是悬赏十万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证据,紧接着在直播中出示检测报告,直指西贝预制菜占比高达80%。
这一连串的操作,成功获得了超过九成网友的支持,大家一起凝成了一股足以迫使企业低头的巨大压力,这事件期间他的微博粉丝增长了35万突破百万,这也能看出来现在网友们的态度是在哪一方。
人民日报发布的透明才是出路的评论,为这场混乱的争论提供了清晰的评判标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才是最重要的,这个评论不仅给消费者维权提供了支持,也为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明确了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
最终西贝发布的九项整改承诺,可以看作是消费者的成功,这些承诺里比如儿童餐必须现做、部分主打菜现炒,不只是对消费者的承诺,更是企业在巨大压力下再一次给消费者建立信任的一次机会。
西贝风波的逐渐平息,但这件事爆发出来的问题值得整个餐饮行业重视起来,好好审视一番,这件事用最惨痛的方式告诉所有从业者,在今天这个信息高度透明的时代,任何试图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赚取超额利润的商业模式都注定走不长远。
这件事将是所有餐饮企业的一门必修课,虽然信任这个东西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是由每一位消费者用钱包和口碑共同打造的,未来谁敢将菜品透明公开作为自己的核心卖点,并坦然为此定价,谁才有可能在这场激烈的争战中赢得最宝贵、最持久的资产。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