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周夏林
晨光熹微时,薄雾如纱,轻笼着枫谷线蜿蜒的曲线。公路两侧,万亩竹海在晨风中翻涌着翠浪,偶有白鹭掠过,在黛青的山峦间划出一道银弧。在绍兴诸暨的东南部,这条24公里的“枫富多彩共创路”,正以最诗意的姿态蜿蜒在青山绿水间,串联起诸暨东南部的山水人文,成为镶嵌在会稽山脉的一条翡翠项链。
一刻一风景
晨光中的枫谷线是最迷人的。驱车行驶在这条二级公路上,两侧的毛竹随风摇曳,沙沙作响,仿佛在演奏自然的乐章。转过几个弯道,眼前豁然开朗——层层叠叠的梯田茶山在阳光下泛着翡翠般的光泽。若赶上春茶新启的季节,采茶女的身影点缀其间,宛如一幅动态的《富春山居图》。
“这里的秋天最美,红叶满山时,摄影爱好者要提前半个月预订民宿。这几年有不少熟客每到秋天总要来住一阵。”民宿主人王丽萍说。枫谷线建成后,她和丈夫在此开了一间民宿,占地不多,但因为风格别致广受游客们的喜欢,一年下来因为旅游经济带来的收益也颇为可观。秋季的枫源村段,火红的枫叶与青砖黛瓦的民居相映成趣。公路旁的枫桥经验陈列馆在绿树掩映中更显庄重,红色文化为这片山水注入了精神的魂魄。
时间再往后移,若是深秋时节造访,顺着新王线一路向下,则是另一幅令人震撼的场面:金灿灿的香榧果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特有的木质清香。公路在山间盘旋,每一个转弯都能遇见不一样的风景:忽而是飞瀑流泉,忽而是古桥静卧,最妙的是雨后初晴时,山岚升腾,宛若仙境。“停车坐爱枫林晚”在这里似乎有了新的诠释。
“春天看杜鹃,夏天避暑,秋天赏枫,冬天观雪,独特的自然禀赋加上顺畅的交通,我们的枫谷线吸引了大量游客,是一条旅行的黄金线路。”诸暨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公路沿线还特意设置了十余处观景平台,致力于为游客带来更好的游玩体验。
一路一主题
沿着枫谷线行驶,红色印记随处可见。在枫源村,“枫桥经验”发源地的故事被口口相传;在祝大年纪念馆,革命先辈的足迹与青山同在。最特别的是“红色驿站”,这些由老房子改造的休憩点,外墙爬满爬山虎,内部却充满现代设计感,扫码就能听一段峥嵘岁月的故事。
“顺着枫谷线一路往下走,沿线有18个红色项目,我一般带着孩子们就按照这个路线出发。”王有安说,他是王丽萍夫妻俩民宿的“常客”,也是红色研学的带队老师。自枫谷线修好,几乎是每年秋假的时候,王有安总会带着孩子们来此,顺着这条“精神纽带”将革命老区的故事娓娓道来。
继续向前,转过一个山坳,忽闻锣鼓声声。东和乡段的公路上,“西路乱弹”正在上演。老艺人们身着传统戏服,在青山背景下载歌载舞,引得游客纷纷停车观赏。 “以前只能在村里演出,现在公路修好了,每天都有游客来听戏。”艺人张师傅说。依托交通优势,如今东和乡已将这项传统艺术融入公路文化带。
处处皆“枫”情
每逢周末,枫谷线就成了来自杭州、上海等地的骑行爱好者的大本营。“这里的爬坡路段特别适合训练,而且风景太美了,骑累了随处都是拍照点。”上海某骑行俱乐部领队陈先生说。公路沿线还专门设置了完善的补给站和维修点,让骑行者无后顾之忧。
每一个转弯都带来惊喜,每一个村庄都藏着故事。在摄影圈内,枫谷线早已小有名气。在摄影师王亮的作品里,晨雾中的公路如巨龙般穿行在群山之间,朝霞为路面镀上一层金边,公路之上,载满了农副产品的运输车依次驶出村庄……据了解,早在2024年赵家镇香榧产量达1500吨,依托农村公路网,当地真正实现了让特色农产品“走出去”,总产值达2.5亿元,为老百姓带来了增收的新渠道。
“枫富多彩共创路”的美,不仅在于山水之秀、文化之厚,而是在于它让每一个到来的人都成为了风景的一部分。这里没有围墙的景区,也没有千篇一律的商业化,每一处驿站都保留着最本真的乡村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