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上午,重庆图书馆二楼学术报告厅内读者云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音指导、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敬一丹为市民读者分享《沟通伴随生命旅程》。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敬一丹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旅途和家人的难忘故事,讲述了来重庆多次的真切感受。
分享会现场
所有人都面临着沟通的问题
著名主持人、记者、播音指导……多年的职业生涯,让敬一丹有着多重身份,她曾主持《焦点访谈》《感动中国》《经济半小时》《东方时空》《新闻调查》等栏目,真诚、知性的主持风格,赢得了各个年龄层观众的喜爱。
“你们是通过哪个节目认识我的”“对,每天晚上7时38分,我就会走进你们家”……分享会上,敬一丹不时和观众沟通互动。
分享会现场
她口中描述的“走进你们的家”,讲的正是自己曾经主持的《焦点访谈》栏目,从开播伊始,就受到中国亿万观众的广泛关注,成为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栏目之一。至今她还记得其中一期,讲述的是重钢改制的话题。
分享会上,敬一丹以她出版的《我遇到你》《那年那信》等作品为牵引,通过讲述她和家人的故事,让观众领略到她母亲的坚韧与智慧以及一个家庭的精神力量。在她看来,沟通并不是一个职业人的话题,所有人都面临着沟通的问题。
现场,敬一丹讲述了1700多封家书的故事,这是她们家特殊的沟通方式,后来她把这些信编成了一本书——《那年那信》。她认为,这也是一种沟通,当我们父母老去、精神力量在慢慢衰减的时候,我们要给他一种肯定的力量,也是一种家风的传承。
分享会现场
她将重庆见闻写进新书《走过》
敬一丹还带着自己的新书《走过》来到重庆,她分享了来重庆多次的真切感受,这些也写进了她的新书,并在现场朗读起了里面关于重庆的描述。
“我40年前第一次来重庆,对朝天门码头的印象非常深刻,之后每次再来,都会想办法去看看。有时候是夜景,有时候是白天,总之那个地方不可替代,有一种魅力,总是很有活力的感觉。”敬一丹说,重庆的人文气息非常厚重,城市有城市的样儿,乡村有乡村的样儿,虽然来过重庆很多次了,但觉得一直都没有走遍,一直都没有看透,正因如此,这个地方一直在吸引她。
《走过》是一本行走随笔集,记录了敬一丹多年来的旅程和思考。该书以二十四节气为时间轴,以多年来走过的地方为空间点,构建起敬一丹思考与感悟中的世界。
“你们看,书的前面几张彩页,每张我只写了一句话,是为了引出你们更多的话,如果你对某个节气、地方有感悟,可以写在上面,这会让我觉得,真正完成了一个读者和作者心灵上的互动。”敬一丹翻着手上的书说,在她看来,《走过》不仅是一本书的名字,更是一种生命的状态和态度。
分享会现场
建议家长和孩子培养共同阅读习惯
目前,重庆正在推动构建“书香重庆”全民阅读服务体系建设,应该如何培养阅读习惯呢?敬一丹认为,其实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会很有意思,比如同读一本书,这本书很可能是经典名著,但是不同时代的人看,他的心理是不太一样的。
就拿《简·爱》来说,我们的母亲看《简·爱》,是在书荒年代终于得到了这本书,然后女儿长大后,看《简·爱》是一种什么环境呢?可能是老师和家长开出的书单,两种不同的环境和心境下看同一本书,母女俩的感觉肯定不太一样。
“我觉得这种阅读中的代际沟通,可以帮助两代人理解同一本书,也能培养阅读兴趣。”敬一丹说,在这种沟通中,两代人之间的感情都会加深,这就是属于代际沟通中的深度交流。
上游新闻记者 黎静 摄影 甘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