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Вкусно!”(俄语:美味!)今(14日)晚,在衡山花园酒店暖黄的灯光下,来自俄罗斯拉普斯基嘉年华艺术团的基里尔·拉特尼科夫小心翼翼夹起一个烫手的鲜肉小笼包。当清甜的汤汁在口中迸发的瞬间,他惊喜地睁大了眼睛。对这位刚参加完第36届上海旅游节花车巡游的表演者而言,上海的夜,除了外滩的流光溢彩,叠加了新的感知。
“上海的夜景明亮得让人惊叹,但更打动我的是这种包容——既能在黄浦江边欣赏芭蕾,也能在亮堂的酒店里吃生煎。”
拉特尼科夫使用筷子的功夫出乎意料地娴熟。“在俄罗斯,中国菜很多,我常自己学着做。”他比划揉面动作:“但上海的小笼包是不同的艺术,面皮里竟然包裹着滚烫的汤汁。”
这个夜晚,衡山花园酒店的餐厅很是热闹。上海旅游节境外方队代表化身“入境观察员”,受邀来到衡山花园品尝地道的老上海点心。
酒店精心布置了餐厅,处处彰显石库门海派元素。就连菜单都是石库门造型。东湖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对于初来乍到的外国表演者,语言和文化差异是障碍,而食物,是一种无需翻译的通用语言。希望通过味蕾这个最原始的感官,引发他们对上海这座城市更深的好奇与好感。“我们用最传统的本地小吃招待全球来宾,希望传递出上海的独特风情,既深深植根于自身传统文化,又无比开放和包容地欢迎世界宾朋。”
现场,上海早餐“四大金刚”——大饼、油条、粢饭糕、豆浆,让国际友人感到新奇,取餐时不断举起手机记录。他们的餐盘里,大饼油条的烟火气与拿破仑蛋糕的黄油香交织,一旁演绎的江南丝竹与川剧绝活变脸让他们连连赞叹。
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高地风笛乐队的领队罗伯特·尤阿尔托对一盘核桃酥赞叹不已。“墨尔本的中餐厅很多,但这里的味道完全不同。”他十年前来过上海,如今重返这座城市的感受格外强烈:“就像品尝这款点心——表面是传统中式酥点,内里却融合了西式黄油的奶香。”他说,就像上海本身,总在融合中创造新意。
当他提到澳大利亚国民甜点帕芙洛娃时,指着玻璃杯中层叠的栗子粉与奶油:“那是一种蛋白霜蛋糕。上海的鲜奶栗子杯有种异曲同工的精致,但口味更温柔含蓄。”
罗马尼亚克卢日-纳波卡民族舞蹈团的蒂贝里乌·格罗扎说:“这是我第二次参加上海旅游节,2008年第一次来时,浦东还没有这么多摩天大楼。”他感到,这座城市的能量像这里的美食一样,传统的阳春面汤底要炖很久,这座城市也厚积薄发,快速发展。
夜已深,外国宾客们仍迟迟不愿离去。他们不停地合照,彼此交流,相约明年旅游节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