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5年的春天到秋天,外卖大战荡过奶茶市场,掀起了该行业内人造的“国补”消费浪潮,补贴拉动的奶茶旋风也催胖了大量消费者,以及不少新茶饮品牌。
霸王茶姬却不在其中。今年二季度,霸王茶姬的营收和利润增速已经与2024年迥然不同。
霸王茶姬创始人张俊杰对外卖大战很不感冒,认为价格战可能会短期吸引消费行为,但长期来看不符合品质生活、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并且,面对价格战,霸王茶姬坚持三个原则:坚决不盲目跟风卷入价格战;坚持高价值品牌战略;通过技术创新和精细化运营提升优化运营效率。
坚持长期的价值构建是一种战略选择,不过,在当下行业竞争压力持续攀升的氛围里,霸王茶姬曾经傲立行业的同店GMV已经出现六个季度连续下滑,此时,公司要给出的,则是上市旋风势能消退后,一个切实的破局方法。
一、外卖大战只是幌子
霸王茶姬近三年业绩连续壮大,声量在上市前夕达到顶峰。随后以此为界,这家公司势如破竹般的增长势能,却在2025年出现了消退。
2025上半年,不参与外卖补贴大战,被视作霸王茶姬营收增速减退一大原因:这一时期,红蓝黄三家平台掀起了外卖补贴战,暴风骤雨般的补贴袭来,春天到秋天的奶茶旋风持续推高了茶饮品牌的市场表现。
相较同行们以牺牲利润、大量补贴拉动单量上涨,并借此出清腰部品牌的市场份额,在保增长与保利润中,霸王茶姬创始人张俊杰则表态坚决:“价格补贴吸引的是价格敏感、忠诚度不高的顾客……不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2024全年,霸王茶姬营收增速达到惊人的167.35%,归母净利润增速高达228.63%,一度被当做业界黑马。今年二季度霸王茶姬相较上市前表现却截然不同:该季度,霸王茶姬营收33.32亿,同比增长10.2%,归母净利润0.7亿,同比下滑88.82%。
整个2025上半年,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净利增幅均超过20%,同一时期,霸王茶姬归母净利润则同比下滑38.32%,成为六大上市新茶饮中唯一出现负增长的品牌。
2024年Q1到Q4,霸王茶姬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830%、387%、116%、108%,到了2025年一季度,霸王茶姬净利增速已经大幅放缓到13.8%。
不过,奶茶补贴大战的缺位,实际不足以解释霸王茶姬数个季度的增速下滑。
早期,霸王茶姬品牌号召力一度出现断档式领先,店面全国迅速扩张,加盟商牟利如同走入水草丰茂处,其同店销售额在行业里成为独一档的存在。彼时,霸王茶姬加盟门店快速增长,部分地区霸王茶姬加盟店的回本周期甚至能到惊人的3个月。
然而,霸王茶姬的同店销售额却在今年二季度继续减少,大中华区的单店月均GMV为40.35万元,较去年同期收缩25%,连续六个月下滑。与之相对的,是霸王茶姬活跃会员数在二季度环比下滑14.03%,从4490万人流失至3860万人。
从这点上说,霸王茶姬国内单店营收下滑,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霸王茶姬在国内竞争激烈的奶茶市场,自身溢价空间减少,品牌号召力不复从前。
这几乎是行业必然出现的现象。例如,同一区域同一品牌店面若持续增长,密度提升,同店客流势必会被分流。尤其对霸王茶姬这一产品定价偏高的品牌来说,身处奶茶单价“食物链”顶层,势必要求有更大范围的生态环境支撑,才能出现足够数量的高净值用户。
正因如此,霸王茶姬开店密度一旦逐渐加大,就很大程度决定了,后期入局的加盟商就很难复现早起快速回本的表现。这也意味着,一个奶茶连锁品牌越发成熟,对后发的加盟商来说,不一定会是好事。
同店GMV是餐饮行业里衡量企业经营状况的核心指标之一,过去六个季度该指标持续下滑,或许也在印证霸王茶姬品牌力的收缩。
一般来说,当主品牌吸引力足够强,那么,加盟店既能成为品牌做大规模时可迅速扩充的雇佣军,也可在利润层面成为品牌方的“血包”。今年二季度,霸王茶姬的加盟店达到6668家,占比超过90%,自身只有370家直营门店,是典型的轻资产、重营销的商业模式。
正因如此,2021年后,霸王茶为了做大规模,也对加盟商门槛逐渐降低,以方便加速自身扩张。彼时,霸王茶姬开设一家门店仅需投入25-30万元,加上操作流程上简化,霸王茶姬能够快速审核加盟,主打“低成本快速回本”,实现了初期门店的积累和扩张。
2022年后,霸王茶姬则更进一步,采用了托管模式,在全国32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组建了本地支持团队,全面介入加盟店运营,从店铺选址、店面装修,到供应链、后端电商营运等全流程上,实现了标准化,由霸王茶姬一方全权主导,加盟商只需出钱踩点,就能完成加盟。
2023年后,霸王茶姬的步子则越跨越大,2024年甚至一年开店近3000家,不竭余力地进行上市的最后冲刺。
不过,张俊杰领导下的霸王茶姬狼性团队,或许也难以违背市场规律。
这些年,不少扎堆的霸王茶姬加盟店,早期开店红利的逐渐减少,需要面临更多的经营压力。从2024年一季度后,霸王茶姬同店成交额首次下滑,到了2025年二季度,只剩40.35万元。
截止二季度末,霸王茶姬的门店数量已经来到7038家,较上季度末增长357家,增长势头相较过去数年,已经出现明显降低。
霸王茶姬的加盟店急速扩张三年后,市场逐渐饱和,加上加盟店店主可能存在的考察不当、选址等问题综合影响下,当下霸王茶姬单店成交额出现下滑,或许仅仅是一个开始。
二、霸王茶姬长久品牌力,该是什么?
同店销售额的持续下滑,也引动了霸王茶姬公司股价的持续下滑:截至205年9月11日,上市不到半年,霸王茶姬股价较上市首日已经跌幅过半。
从这点上说,2025年缺席的奶茶补贴大战,远非霸王茶姬增长动能消退的根源。
多年来,凭借“大单品策略”降低成本、“标准化加盟模式”提高效率、“全渠道覆盖营销”强化用户心智,霸王茶姬才能得以在最近3年内,实现了门店高速扩张、规模逐渐攀升,利润扭亏为盈,从一家区域企业实现了向全国品牌的跃进。
从2022年初至2024年底,霸王茶姬的门店数量从不到500家暴增超过6000家,门店数量在高端现制茶饮中,持续位列第一。
回顾霸王茶姬的强势表现,借助强大的营销在潜在消费人群中破圈传播,成为其构建品牌力的一大有力抓手。可值得思考的是,海量营销是否真能构建出品牌持续有力的竞争力?
事实上,为了维持霸王茶姬东方茶饮的产品区分度与文化符号,近些年,霸王茶姬营销的投入始终居高不下。
2022年到2024年,霸王茶姬的销售和营销费用持续提升,分别为7360万元、2.6亿、11亿,分别占相应期间净收入的15%、5.6%、8.9%,三年营销费激增近11倍,合计超14亿。尤其在冲刺上市前的2024年,霸王茶姬营销声量达到顶峰。
截至2024年末,霸王茶姬平均每家店的年营销支出粗略估算,已经高达17万元,这几乎也决定了,用户喝下的每一杯霸王茶姬,其广告含量都达到了业内遥遥领先。
到了今年二季度,霸王茶姬的营销费用则达到3.85亿元,同比增长54.6%,远远超过营收增速。
当下仅凭营销助力+用户心智打造,霸王茶姬或许已经难以延续过去的高增长之路。并且,一直带给霸王茶姬巨大营收增速的大单品策略,面前也遭遇其他品牌贴脸挑战。
仅在2024年,霸王茶姬伯牙绝弦占霸王总销售额就高达45%左右,一个单品可卖出一百多亿。这一现象级单品给霸王茶姬的扩张与成本控制带来了极大助力:2024年,霸王茶姬物流成本占GMV比例不到1%,库存周转天数为5.3天,这与大单品策略密不可分。
不过,大单品策略也是一把双刃剑。当下,霸王茶姬因同行间越发激烈且同质化竞争,大单品策略也逐渐受到挑战。霸王茶姬极为依赖“大单品策略”要想一直增量降本,在这个差异化程度低、口味迭代快、流行风向具有极大不确定性的行业里保持优势,难度正在持续攀升。
并且,霸王茶姬的“大单品策略”,也因自身产品集中度太高,加上新茶饮行业本身技术壁垒有限,各个供应链都较为透明,很容易被竞对者模仿,并侵蚀自身的市场空间。
伴随霸王茶姬推出伯牙绝弦的爆火,包含瑞幸就在去年8月推出了轻轻茉莉系列产品,该产品也一度被称为“9.9元版伯牙绝弦”,推出首月销量即突破4400万杯,刷新了瑞幸单品销量纪录。
从这点上说,产品单杯较高的广告含量,以及易被竞品复制的爆款单品,加上价格战下其他品牌的短期冲击,无疑将给筑深自身品牌护城河的霸王茶姬持续出题。
三、尚有距离的第二增点
对霸王茶姬增长起到制衡的种种命题,都基于一个大背景:即,国内现制奶茶行业的逐渐饱和。
因此,霸王茶姬自身定位中高端市场,增长空间比较有限,接下来仅在中国市场,或许难以足够容纳、并且撑起霸王茶姬持续的高速增长。
为此,霸王茶姬在海外市场的发力备受关注。今年二季度,霸王茶姬海外GMV同比增长77.4%,远超国内市场。
可截至今年6月底,霸王擦机的海外门店仅为208家,整体业务体量并不足以真正支撑起公司第二增长曲线。并且,海外业务的拓展相比国内,所面临问题则更加复杂。
霸王茶姬目前海外单店的增长已经出现下滑。今年二季度,霸王茶姬海外单店GMV出现了18.1%的同比下滑,连续第二个季度下滑重现。
此外,相较于国内市场,海外市场扩张则需要霸王茶姬投入更多成本:二季度,霸王茶姬一般及行政费用同比大幅提升了301.1%,营业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24.6%迅速下滑到了3.2%。
由此看来,海外市场的规模体量与进展状况,距离霸王茶姬讲好第二增长点的故事,还有不小距离:尤其当行业整体增速放缓、自身面临更大增长命题的当下,霸王茶姬要从网红变成长红,耐心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