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榆林东部的黄河西岸,有一座因枣而兴的县城——佳县。这里东隔黄河与山西临县相望,素有"秦晋通衢"之称,更因"中国红枣名乡"的美誉而闻名遐迩。
金秋九月,黄河岸边的万亩枣林渐渐染上红妆,一颗颗饱满的红枣压弯枝头,在黄土高坡的衬托下,构成一幅绚丽的丰收画卷。
枣林与大枣,堪称陕北地区黄河岸边的红色瑰宝。佳县红枣栽培历史悠久,据《佳县志》记载,当地红枣栽培已有3000余年历史。诗圣杜甫曾留下"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能上树千回"的诗句,虽非专为佳县而作,却恰如其分地描绘了这片土地与枣的不解之缘。
在佳县的泥河沟村,生长着36亩千年古枣园,其中最古老的枣树距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但仍枝繁叶茂,硕果累累。2014年,这片古枣园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为中国唯一以枣树种植系统入选的遗产地。
以泥河沟千年古枣园为代表,佳县创新探索出"农业+旅游+文化"的乡村振兴模式。如今已形成泥河沟古枣园、木头峪古镇、赤牛坬民俗村、神泉堡村、东方红文化产业园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成为黄河流域农旅融合发展的典范。
木头峪古镇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诉说着黄河古渡口的繁华往事;赤牛坬民俗村通过实景演出《高高山上一头牛》,生动展现陕北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神泉堡村依托红色资源推进农旅融合,已成为传统村落向乡村振兴蝶变的样板;东方红产业街则以其特色文创和红枣深加工产品,成为游客必到的打卡地。
佳县不仅红枣闻名,更拥有非常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位于县城东部的白云山,东濒黄河,三面环水,景色秀丽。白云观始建于宋代,主供真武祖师,是西北地区最大的道教建筑群,素有"关西名胜"、"西部神山"之称。明代诗人王履有诗云:"白云邀我登崔嵬,回首尘寰霁色开。"每至晨昏,白云缭绕于庙宇之间,犹如仙境,故得"白云山"之名。这里不仅是信众朝拜的圣地,也是游客领略黄河壮景的绝佳观景台。
与白云山遥相呼应的是香炉寺。这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古寺,因其三面空绝,仅西北一线与县城相通,形似高足香炉,故得此名。每当夕阳西下,霞光将寺影投入黄河,形成"香炉晚照"的奇观,令人叹为观止。
黄河滋养的佳县儿女,对“母亲河”有着无与伦比的深厚情感。那首天下皆知的颂歌《东方红》原创于佳县;高亢激昂的《黄河船夫曲》(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诞生于佳县。1947年10月,毛泽东主席正是在佳县香炉寺,面对涛涛黄河发出了“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的世纪感慨。2023年,佳县建成了恢宏大气的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其展阵次年获第21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优胜奖,成为全国新兴典型。
黄河岸边枣儿红,正是此刻佳县最迷人的风景。据《中国黄河旅游年鉴》编辑部介绍,9月19日,2025陕西黄河文化旅游月即将在佳县启幕,全流域关注的2025黄河旅游大会也将在这里召开,连续多场以黄河文化为背景、以乡村振兴、流域合作为特色的旅游盛会,必将为游客带来难以忘怀的旅途体验。
佳县,这座黄河岸边的红枣之乡,民间艺术之城,乡村旅游之都,黄河文化活态博物馆,正以最美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
来 源:西北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