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月饼季已经开启,各种月饼纷纷上市销售,不少店家纷纷挂出“开炉月饼”的招牌以招揽顾客。
月饼也是市民美食文化的一部分,而对上海人来说,最心心念念的莫过于那只鲜肉月饼。只要是关于鲜肉月饼的话题,总会有聊不完的内容。本期的新闻晨报《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要聊的是上海滩很实惠的鲜肉月饼和坚持手工现做的鲜肉月饼,一个是物美价廉,一个是坚持传统工艺。
加量不加价,鲜肉月饼平均两块钱一只
最近,有市民向记者反映,今年苹果花园鲜肉月饼的价格非常实惠,而且优惠力度很大。苹果花园被一些市民朋友亲切地称为面包店的“平价之光”,以实惠为特色;苹果花园的门店入驻商场很少,绝大多数分布在居民区附近。
9月9日上午,老建筑保护专家娄承浩来到家附近的苹果花园襄阳路店,他购买了店里刚出炉不久的鲜肉月饼。“前几天买过,好吃,所以今天再买10只。每只2.5元,买4送1,我买了10只才20元。”娄承浩告诉记者。
娄承浩买了10只鲜肉月饼(9月9日拍摄)
在苹果花园新闸路店,记者遇到了市民、退休中学教师潘燕雯,原来,潘老师的家就在门店附近。
“我经常在这里买一些面包和蛋糕,这几天发现店里月饼是现烤的,价格特别实惠,品尝了之后发现味道还是可以的,而且明显比去年要大一圈,也就是他们公司所说的加量不加价,这个对市民是挺有吸引力的。鲜肉月饼买4送1之后单只仅为2元,这个价格在上海很多实体店几乎也很难找到。”潘燕雯说。
记者与市民、退休中学教师潘燕雯在交流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有不少老外顾客进店。几位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人游客看到柜台里的鲜肉月饼感到新鲜,他们向记者询问月饼的食用和保存方式,表示第二天早上离开酒店之前带一批回去。潘老师告诉记者,由于新闸路附近有酒店和宾馆,所以这家门店生意还是不错的,经常会有海内外游客光顾。
不过,潘老师也对苹果花园的鲜肉月饼提出了个人建议,她希望门店的烘烤技术能再提高一点,让月饼的卖相(沪语:外表形态)好看一点。
苹果花园的鲜肉月饼
在店里,记者遇到了市民冯阿姨。冯阿姨退休前是一位资深点心师,她曾在四川路的新亚大酒店工作了三十多年,而做月饼是她的拿手好戏,退休后,她在社区教居民自己动手做月饼。
对于苹果花园鲜肉月饼出现裂口的情况,记者就此向冯阿姨请教,她解释道:“月饼的皮子和馅芯要做得软硬适中,这样烤好之后造型会好看,不会爆开;如果皮子硬了或者是烤箱设定的温度高了,就会出现爆开的情况。”
“加量30%不加价”,榨菜鲜肉月饼和鲜肉月饼买四送一
记者注意到,苹果花园的鲜肉月饼分为纯鲜肉和榨菜鲜肉月饼两种,单价均为2.5元,采取买4送1,而门口张贴的海报非常醒目“加量30%不加价”,这也吸引了不少市民进店。
苹果花园门店的鲜肉月饼第一批在早上开门迎客时就烤制好了,每天烤制大约4到5个批次。为了了解鲜肉月饼的重量,记者请店员对月饼多次称重之后发现,鲜肉月饼在75克左右。
这些店现做的鲜肉月饼,各有千秋
目前,大多数食品企业和老字号都有鲜肉月饼供应,在门店采取现烤现卖的销售模式。不过,采用过去那种“前店后工场”模式完全由门店自己制作月饼的店家,占比越来越少了,大多数都是由工厂生产饼胚送到店里烤制。
记者在近日走访中发现,光明邨大酒家、绿杨邨酒家、王家沙总店、美新点心店、乔家栅淮海中路体验中心店等多家老字号及新锦江大酒店的鲜肉月饼是自己制作的。王家沙工作人员表示:“我们月饼都是每天手工现做,没有机制,当天售罄。”
那么,这些老字号的鲜肉月饼具体情况如何?记者通过直接和间接联系了解到了相关情况。
位于淮海路的光明邨大酒家,鲜肉月饼每只66克左右,选用品牌的夹心肉,售价6元,可以零买。
位于江宁路的绿杨邨酒家,鲜肉月饼每只75克左右,选用合作多年供应商的猪肉,鲜肉月饼与店内其他品种月饼一样,售价都是5元,可以零买。
位于南京西路的王家沙总店,榨菜鲜肉月饼每只65克左右,选用品牌的夹心肉和品牌榨菜,一盒6只,售价30元,不零卖。
位于威海路陕西北路口的美新点心店,鲜肉月饼75克左右,选用五丰品牌猪肉,一盒4只,售价19元,不零卖。
位于淮海中路的乔家栅体验中心店,三款中秋限定款鲜肉月饼,每只大约是70克左右,一盒4只,售价32元,不零卖。
目前市面上比较独具匠心的鲜肉月饼,当属新锦江大酒店自己研发的非遗鲜肉酥饼。之所以不叫月饼是因为酥饼作为点心在新锦江大酒店的餐厅常年供应,到了中秋节之前的一个多月,更是销量不断攀升。据介绍,最近这段时间鲜肉酥饼每天要做8000个,仍然供不应求。
新锦江大酒店自己研发的非遗鲜肉酥饼
上海新锦江大酒店蓝天旋转餐厅厨师长、上海工匠康乐是上海酥饼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其研发的上海酥饼有六十多种口味,而鲜肉只是其中的一个口味。与市场上其他家的鲜肉月饼相比,鲜肉酥饼每个重量为60克,康乐对此解释:“我这个酥饼研发的时候是考虑一年四季之所长,和外面的鲜肉月饼在形状和味道上都有区别。主打皮薄陷大,因为皮厚了就会抢过肉的风头,同时,甄选金华两头乌作为肉馅,手工包制,在锁鲜工艺研发和隔夜加热技术上有所突破,创新。即使二次加热,依然能保持刚出炉的水准(有汁水)刚出炉的好吃那不叫好吃二次加热还好吃那才是真的好吃。”
刚刚出炉的上海酥饼(9月9日拍摄)
这两天,随着鲜肉月饼话题热度的升温,美食达人“玫瑰公主”又想吃新锦江的鲜肉月饼:“它家的鲜肉酥饼不是那种酥脆,一碰就掉酥,它是柔酥,馅儿调得特别好,有点点甜,湿润但不油腻,皮相对薄,肉馅跟皮之间有点点粘,就像肉馒头那种。现在鲜肉月饼单只太大的吃不下,它那个(60克)尺寸刚刚好。”
上海人对鲜肉月饼是有感情的
近百年前,鲜肉月饼就已经出现在上海报纸广告上。作为海派文献研究专业人士,闵行区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孙莺近日查阅到,1928年9月9日出版的《新闻报》就刊有泰康罐头食品公司的中秋节月饼广告,月饼种类繁多,其中就包括鲜肉月饼。
1928年9月9日出版的《新闻报》月饼广告
上海人对鲜肉月饼是有感情的。据曲艺家、故事家葛明铭回忆:“我们这代人吃到鲜肉月饼,大约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1980年9月14日《解放日报》报道,“本市月饼自八月下旬开炉生产以来,全市约二千家商店上柜供应,现在产销进入高峰,市场备货充足,购买方便……本市饮食业今年共有一百四十七个单位生产月饼,其中有一百二十七户生产鲜肉月饼。”
1982年9月8日《新民晚报》报道,“在静安寺西区老大房门口,经常有顾客排队购买出炉鲜肉月饼……临近中秋,西区老大房生意更好。九月七日,就卖了一万四千七百多只鲜肉月饼。”
2019年9月中秋之前,根据饿了么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上海人吃掉了全国53%的鲜肉月饼。有人据此调侃,上海人吃掉的鲜肉月饼数量至少占到全国的一半,不过这也反映了上海地区鲜肉月饼的消费占比之高。
据悉,位于南京西路的中华老字号王家沙总店榨菜鲜肉月饼单日最高历史记录是1.6万只,如果加上其他几个品类的鲜肉月饼,单日总量超过2万只。上世纪90年代,当时市面上几乎都是清一色的鲜肉月饼,王家沙调整了馅料配方,研发出了榨菜鲜肉月饼,并成为销售长红产品。
光明邨大酒家门口排队的市民(9月9日下午拍摄)
9月9日下午,书评人、青年作家周洋经过淮海路上的光明邨大酒家,发现店门口有市民正在排队购买鲜肉月饼。“我发现市民其实是排成两路长队,一队买鲜肉月饼,一队买熟食。我自己一般就买光明邨的月饼,假如排队人太多,就选择沈大成、老大房或者其他品牌。鲜肉月饼是老底子阿拉上海人喜欢的传统美食,一到中秋,就惦念那个熟悉的味道,这里面不仅有对美味的期许,更是浸润着浓浓的亲情。”周洋告诉记者。
各位市民朋友,今年的鲜肉月饼,你准备购买哪家的?欢迎在节目下方留言,与我们一道分享。
新闻晨报 记者 严山山
来源:新闻晨报
上一篇:钢铁筵席上的生死局
下一篇:高德上线“高德扫街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