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研学游、夜经济、水文章”三篇文章
内江破解县域文旅“留客难”
9月6日,隆昌港盈·新街里土陶文化艺术馆,孩子们在学习土陶制作。
当卤鹅哥带火重庆荣昌的时候,有人问“荣昌隔壁有个隆昌?”当GAI唱响《威远故事》的时候,网友问“那威远到底远不远?”隆昌、威远作为四川内江下辖的两个城市,在文旅融合发展的浪潮中,该如何打出名堂,让游客愿意来、留得住?
9月6日,“活力中国调研行”来到隆昌与威远,在隆昌市港盈·新街里商圈的业态中、威远石板河的流水里寻找县域文旅特色发展的答案。
隆昌港盈·新街里
“活动+街区”点燃消费
月均营业额破3000万元
9月6日恰逢周末,隆昌港盈·新街里很闹热。这座具有典型川南民居风格、通过连廊将牌坊、古堡、土陶等非遗元素巧妙融合的商业综合体,吸引着不少年轻人前来打卡。
据介绍,作为隆昌打造“城市会客厅”的核心载体,该商业街深度融合本地文化,日均人流量达1.5万,“五一”、端午等节假日高峰时段人流量突破5万人次,创造了92%的开业率、月均超3000万元营业额的优异成绩。
“采用‘活动+街区’模式,从群星演唱会、年货节到‘隆昌一绝’的羊肉汤节、稻田虾音乐节,一年四季,我们用文化IP持续点燃消费热情。”隆昌市港盈文旅公司总经理胡建军告诉记者。
街区的土陶文化艺术馆,是当地打造研学游的一个重要承载地,很多孩子正在体验土陶制作,泥土坯子在孩子们手中逐渐变化为成型的陶器,不少家长在一旁耐心陪伴。见此,采访团记者也跃跃欲试,沉浸式体验了土陶制作。
隆昌市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隆昌还将继续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丰富夜间经济业态,打造具有隆昌特色的演艺文化、美食文化、节庆文化等“夜经济”商业聚集区,为城市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威远石板河
从避暑踩水到地质研学
协同打造“威远研学朋友圈”
9月6日下午,川南暑气渐消,坐上威远石板河的观光车,迎面而来的风吹散了疲惫。到达景区核心地段,记者看到众多游客正在踩水。
威远石板河由一整块岩石构成,因长约7公里的U型河床,而素有“中国最长石板河”之称,是周边区域知名的“踩水圣地”。不仅如此,这里还有独特的穹窿地貌特征,因此当地以石板河为基础,依托穹窿地质资源,打造“研学+旅游”“体育+旅游”等新业态,开发穹窿地质研学课程。
“孩子们很喜欢玩水,在这里不仅耍得开心,还能够把知识学进去,融合得很棒。”一位来自自贡的游客告诉记者。据统计,今年1-8月,石板河旅游区接待研学游客超3000人次,同比增长超100%。
记者从景区获悉,当地还联动1929工业研学基地、国家南方·连界足球竞训基地等,共同打造“威远研学朋友圈”,以景区为主要载体的“威远穹窿构造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入选四川省首批地学研学旅行实践基地。
近年来,内江深入发掘“大千文化之乡”“中国甜食之都”两张名片内涵,做深做实“研学游、夜经济、水文章”三篇文章。而隆昌港盈·新街里与威远石板河,正是做深做实“研学游、夜经济、水文章”的生动体现。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伍勇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