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拉条子:一碗面 一缕乡愁
别问民勤人吃啥!99%答民勤拉条子。“民勤人的一天,是从一碗拉条子开始的。”这句话毫不夸张。在这片被沙漠包围的绿洲上,拉条子以其筋道的口感和百搭的个性,成了家家户户餐桌上的主角。
做一碗地道的民勤拉条子,可不是件容易事,从和面到出锅,每一步都有“门道”。
和面是基础,面、水、盐的比例全在经验之中。“面水盐的多多少少都在眼里面手里面和心里面”,一位做了三十年拉条子的妈妈这样说道。揉面是关键,既要技术又要气力,还需耐心。反复揉饧两三个回合,才能形成严谨细密的面筋网,使拉条子更有筋骨。醒面是魔法,将揉好的面团抹上香油,放进盆里盖好醒上至少半小时的时间,让面粉颗粒充分滋润吸水膨胀。醒好的面,用擀面杖擀成厚薄均匀的面片,再用切刀切成宽窄适中的面条。最关键的“拉面”环节来了!双手捏着面条两端,轻轻一拉,手腕微微一甩,面条瞬间变长变细,像银色的丝带在空中舞动。
拉好的面条下到滚烫的锅里,煮的时候加点醋,面条会更爽口。面条浮起后捞出沥干,浇上提前炒好的“灵魂拌菜”——或是民勤最经典的茄辣洋芋西红柿大杂烩,或是浓香的粉条炒肉。再泼上油泼辣子、捣上蒜泥、撒一把葱花,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拉条子便大功告成。
民勤拉条子拌茄辣菜 仲春燕 摄
夹起一筷子,面条筋道有力,咬下去满是小麦的醇香,配上“灵魂拌菜”,一口下去,满满的幸福感。
民勤拉条子种类繁多:精细的“鸡肠子”、便当的“韭叶子”、扛饿的“宽瓣子”……
“民勤人,就是那一碗拉条子。”从和面到醒面,再到拉面、煮面,恰似民勤人的精神:团结、坚韧、创新、百炼成钢。
如今,虽然生活条件改善,饮食选择多样化,但拉条子仍然是民勤人饭桌上的“宠儿”,是民勤人心中无法替代的味觉记忆。
一碗拉条子,拉出了民勤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它不仅是沙漠生活的智慧结晶,更是民勤人精神的写照。这碗面,拴住了胃,更连起了心。世间美味万千,但对民勤人而言,最好的味道,永远是舌尖上的故乡,是家里那碗拉条子的温度。
记者:仲春燕
来源:民勤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