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秋之月,白露降、寒蝉鸣。”——《周礼·月令》
节气物候
白露,特指秋天之露。“露者,阴气之液也。”古人观察到:露水,春夏秋三季皆有。秋露为何是白的?《月令》解释:“阴气渐重,露浓始白。”所谓阴气,其实是寒气。入秋之后寒气渐重,露水蒸发得慢,好似秋露浓于春夏之露。
一候鸿雁来。白露节气后,天气转凉,鸿雁(大雁)从北方向南方迁徙,寻找温暖的越冬地。二候玄鸟归。玄鸟(燕子)在春分时从北方飞来,秋分前后南归。三候群鸟养羞。百鸟感知到秋季的肃杀之气,开始储备食物(如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健康管理
中医认为,“燥” 是秋季的主气,分为两种,一为“温燥”,初秋天气温度高,燥偏热;二为“凉燥”,白露后气温下降,燥偏寒。白露后气温转凉,人体散热减少,部分人群体质出现内热增多,如果加上饮食辛辣可能出现叠加“内热”;另外空气湿度降低明显,可能形成 “燥火交织”的情况。白露节气后,推荐三个健康管理建议。
1.呼吸道保湿:建议每日饮用温水不少于1500ml,可配合生理盐水雾化(每日1–2次,每次10分钟),直接湿润气道,减少干燥刺激。
2.避寒防凉:早晚气温低于20℃时,建议佩戴薄口罩、穿立领外套,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气道,引发支气管痉挛。
3.防感染:一旦出现感冒、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下呼吸道感染诱发基础病急性加重。
时节进补
此时,燥气未尽,进补应遵循“润燥不腻、循序渐进”原则,结合体质选择食材:
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宜“少量多次”,避免滋腻碍胃,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进补。
特色治疗
2025年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阿尔茨海默病(AD)属中医“痴呆”“健忘”范畴,病机主要为髓海不足、痰瘀阻窍。中医强调“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治疗以益肾填精、化痰开窍、活血通络为法。
1.中药辨证论治
髓海不足型:常用七福饮加减(熟地、龟板、鹿角胶、人参等);
脾肾两虚型:常用还少丹加减(熟地、枸杞、山茱萸、巴戟天等);
痰浊蒙窍型:常用洗心汤加减(半夏、陈皮、石菖蒲、人参等);
血瘀气滞型:常用通窍活血汤加减(桃仁、红花、川芎、生姜等);
心肝火旺型:常用天麻钩藤饮加清心之品(天麻、钩藤、石决明等);
毒损脑络型:常用黄连解毒汤加清热、化痰、祛瘀药物(黄连、黄柏、天竺黄、胆南星等)。
2.针灸治疗
穴位选择具有补肾益髓、健脑益智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如百会、四神聪、神庭等;针刺手法以平补平泻为主,留针20-30分钟,每周3次,连续治疗12周。
3.非药物疗法
头部自我按摩:每日梳头100次,点按太阳、风池穴各3分钟;推荐练习八段锦、太极拳,调和气血,安神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