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也是喜怒无常,上班骑小电驴飙起来的时候冷的要淌大鼻涕,证明秋天的到来,我心中的冬天也开始发芽,属于冬季限定的线路也要筹备起来了,仅限两期的横穿羌塘的线路像一位美娇娘,等着揭开神秘的面纱。今天就和大家聊聊传说中大名鼎鼎的横穿羌塘N35线路
羌塘无人区的星空
众所周知,横穿羌塘这条线路算得上是中国难度最高的越野线路,因为耗时时间长、道路行程艰苦,通过性差、通行窗口时间短等各种恶劣因素集合到一起,成为了中国顶尖穿越线路的天花板存在,它的穿越难度远在四大无人区南北竖穿和三江源无人区以及克里雅古道穿越之上,因为核心线路与北纬35度接近,又被称为N35穿越。
从飞机俯瞰下面的山脉
懂行的且对无人区穿越有一定了解的肯定听说过并且还可能知道具体的穿越细节,同时也不乏有因为认知不够对羌塘感兴趣但望而却步的人,只是很笼统的觉得难,并不知道问题在哪或者要怎么解决,今天也想和大家集中聊聊这些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无人区?其实这个问题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因为字面意思太过直白被人忽视它的内核,谁又能不知道无人区是什么意思?前段时间我们分享了一篇文章,我们的本意是想跟大家说明:无人区穿越不属于常规旅行,一个人单独自力穿越危险极高,我们不建议单人前往无人区。在文章下方的评论区,也有不少热心的朋友们“现身说法”讲自己当年的“无人区”穿越经历是多么危险,不建议后来人选择,我们知道他们大部分也是出于好意,不过好像他们说的绝大部分无人区与我们所说的无人区不是一个概念。俯瞰山脉
从飞机俯瞰下面的山脉
大家对无人区的概念更笼统的是——“没有人的地方”,就如同我们那篇文章下方的评论区内出现最多的无人区经历也主要是:青藏公路昆仑山口、唐古拉山口前后路段;新藏线日土到叶城路段;甘肃青海大环线线路部分雅丹路段;西藏山南的40冰川/58冰川;新疆的大海道路段等这些看似是无人区,但是又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无人的地方
当然,不同的群体、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对于无人区的定义确实并不一样。我也只是从我的认知的角度来和大家分享什么是无人区。在我的视角看来刚刚说的大部分所谓的“无人区”严格来说都不属于无人区的概念。
大家可以从相对朴素的观点出发:这附近的区域没有人居住,就可以称为无人区。但实际上真正的无人区除了现在不会有人,过去可能也很难有人能居住下来,未来也很可能没有人,这片区域是没有人类活动痕迹的。改造自然最大的一个条件就是需要人的实践活动,而人想要在一个地方活动,就必须要有能满足自身生存的基础场所,民居、饭馆、卫生间,想要长久发展文明还必须要有医院等这些基础建设。
这是我认为的无人区定义,如果说把评论区的那些目的地和真正的无人区这两者混淆的话,可能会造成一些人过于轻视真正无人区的危险,或者是导致一些相对安全的旅行目的地被误划进无人区范畴,导致一般游客不敢前往,莫名躺枪,目前在中国能称得上是无人区的有四个。
有着"死亡禁地"称号的罗布泊,这是相对于其他三个无人区而言,较年轻的无人区。这里可不是一直都是荒芜的,罗布泊曾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如此繁荣之地经历了耕地扩大、开采、修建水库,过量的用水,导致塔里木河被抽干。塔里木河下游断流后,罗布泊加速干涸,最后周遭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植物干枯、胡杨林死亡...很快与塔克拉玛干沙漠融合。
罗布泊
从此,海拔800米左右的罗布泊寸草不生,成了名副其实的生命禁地,也是四大无人区之中海拔最低的无人区,其他三个都是高海拔无人区其实是连成一大片的,只是在人文上被分成了三个无人区
阿尔金无人区常年干旱少雨,且温差巨大,春夏秋似乎总是与它无缘,一年之中有长达9个月之久都是漫长的严寒冬季。而且这里经常有山洪、暴雪等自然灾害的光顾,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这里还有着传说中的那棱格勒河谷"魔鬼谷"(靠近青海方向),不管是人还是动物进入就会离奇死亡,且定位装置就会失灵,指南针的指针也是一顿乱转,这种奇怪的事件也是为阿尔金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迷雾。
阿尔金
可可西里,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名字,之前有很多关于它的书籍或电影。但是因为它的5000米高海拔和干旱高寒气候,这里人烟罕至。没有了人类的存在,这里也成了动物的天堂,可可西里是藏羚羊的故乡,拥有野生动物的类别多达230余种。
可可西里
如果大家看过电影《七十七天》,那么就知道接下来要说的无人区了——羌塘。电影是根据杨柳松七十七天横穿羌塘的真人真事改编,迎来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羌塘在藏语中意思是"北方旷野",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是我国地势最高的一级台阶,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羌塘无人区主要分布在西藏藏北一带,北面与昆仑山系和阿尔金无人区相连,南面边界基本是靠近阿里大北线的317国道,东面边界位于西藏省界、与可可西里无人区相连,西面边界基本就是219国道新藏线。这是一片三十万平方公里的北方空地,面积相当于18个北京,却平均每一平方公里地面上不到一个人,当然这是平均的数字,实际上是十里、百里、千里外都可能不见一个人影。4700米的海拔和干旱寒冷气候根本不适宜人类的生存。
羌塘
介绍四大无人区也是为了帮助大家能更了解无人区的概念,我们敬畏自然,但是也要富有挑战精神,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积极的探索。
这次要介绍的羌塘线路综合性很强,对于羌塘无人区穿越的线路也是设计了两种穿越方式,一种是纵穿羌塘,和田出发,喀什结束,从帕米尔高原到青藏高原,也会选择性的增加克里雅古道穿越、精绝古城穿越、楼兰博物馆甘青的一小段穿越路线,纵穿的路线相较于我们家横穿羌塘难度会小很多,横穿羌塘是结合市面上已有的四大无人区连穿线路、羌塘无人区横穿线路、克里雅古道穿越线路,独家设计出阿尔金无人区+羌塘N35无人区+克里雅古道无人区穿越线路,一次出行,满足多条线路需求,也就是相当于我们连穿了两个无人区再加上克里雅古道的穿越。
纵穿羌塘路线
横穿羌塘路线
第二个大家更感兴趣的问题,就是横穿羌塘N35穿越线路难度到底大不大?先把答案摆出来,对于我们这样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以及有着十几年无人区发团经验的团队而言并不是很难。不能说毫无难度,大家面临的风险是一样的,只是因为我们经验更丰富,领队更强大,面对风险的抗压能力更高,这是主观的我们团队应对风险的能力。
夜晚扎营
继续讲客观上的困难,其实这条穿越路线因为216国道西藏改则到新疆民丰段的开通,使横穿羌塘线路的西段起点从219国道新藏线东移到216国道上,少了几百公里之后,难度也下降了不少,但是长时间在平均海拔4800以上连续露营,对人员和车辆依旧是一个艰巨的考验!不过由于这几年走的队伍比较多了,横穿羌塘的线路已经用车辙形成了基本的路基,即使不会用卫星轨迹的人,只要沿着主路车辙走,大概率也不会迷路,线路难度相较于前几年已经有了明显的降低。但是不代表没有风险,我展开说几点风险,大家就明白了,也更加直观
以上就是总结的一些风险点
羌塘的狼
第二个问题就讲到这,接下来我们讲讲对整条线路的越野车选择的问题,我们一开始是把这个线路当作国内难度最高的高海拔越野线路来对待的,因此对车辆准入要求稍微高一些,但后续实践证明,这条线路整体难度并不高,一般入门级别以上的硬派越野车都可以完成穿越任务。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我们的自驾队员里面,有队员开的是一辆方程豹5(插电混动越野平台打造的新能源中型SUV,最大马力近700匹),这辆车在横穿羌塘无人区的时候,表现非常不错。关键是晚上到了营地之后,还能直接开启露营模式,整个团队的营地用电问题基本就都能解决。(此处并不是广告,只是给大家举了个范例,供大家参考)
最后一个,也是很多并没有穿越经验和高海拔旅行经验的家人们会问的问题,横穿羌塘线路的线路亮点是什么?经过多次发团,也结合了队员们的反馈总结,我个人觉得一个是高海拔无人区的壮丽风景,这在低海拔地区确实很难见到;另外一个是大种群大数量的高海拔野生动物,无论是藏野驴、狼群、藏羚羊、野牦牛等,都可以在无人区穿越期间,不经意偶遇到。除此之外,更难得的是自己的心境,在方圆几百里之内,除了野生动物和你的同行队友,不再会有其他同类打扰,可能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久久不能想通的人和事,突然就释然了。
就是我们刚刚提到过的杨柳松,他从羌塘出来以后写下随笔并出版了《北方的空地》,我们前文提到的电影《七十七天》也是根据他的经历,以他为人物原型拍的电影。为什么提到他呢,就是从他衍生出了我们公司对线路的设计和构思。
杨柳松77天按照此线路自力横穿羌塘。从新藏线219国道界山达坂附近出发,依次穿过兽形湖、邦达错、普尔错、拜惹布错、羊湖、若拉错、多格错仁,这之前一直是几乎沿着北纬35度在走,之后,从多格错仁北上、经向阳湖、鲸鱼湖、阿其克库勒湖、阿牙克库木湖,抵达青海的花土沟结束穿越行程
这几年横穿羌塘在越野圈里面的热度越来越高,甚至超过了四大无人区的南北竖穿,还被不少人说成是中国难度最高的越野线路。高海拔无人区穿越线路景色虽美,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需要我们提前就考虑到并且安排解决方案的问题
就算我们不提前想,行程中队员们也有要求,我们自己也在想能否设计一条这样的无人区穿越线路:尽量把不同的无人区穿越线路糅合在一起,时间短一些,看到的景色多一些,同时最好价格还能便宜一些。这是不是有点像找工作时的不可能三角:钱多、事少、离家近?
但是随着这几年我们连续进高海拔无人区帮助相关部门完成一些野外科研任务,对无人区的线路有了进一步程度的认知,同时近年来连接新疆民丰和西藏改则的216国道纵穿羌塘段的修通。让以上想法有了实现的可能。
我们线路的设计思路是,从青海的花土沟开始,首先进入新疆的阿尔金无人区,然后从鲸鱼湖进入青海的可可西里无人区,这一路段几乎与北向南的四大无人区竖穿路段重合;之后到达多格错仁强错和多格错仁,在多格错仁开始转头向西进入横穿羌塘N35路段;经过巴毛穷宗、若拉错、拜惹布错后在普尔错附近上216国道,这一段与横穿羌塘线路重合;之后从216国道经过库亚克大裂谷或者黄羊滩到达红土达板,最后从于田普鲁村的阿拉叫依检查站出无人区,这一段就是传统的克里雅古道。如果一切顺利,不出意外的情况下,线路总用时预计在10-11天。
线路和行程时间的问题算是解决了,那如何把无人区穿越的线路价格降下来。我们设计的这条线路市面上虽然没有完全一样的,但是也有大致差不多的,一般同类型线路产品的价格在五万到六万。对于大多数队员来说,这个价格还是有点不可以接受。不过我们经过成本核算(主要原因是我们车辆人员装备这些自有以及有现成的无人区进入手续),这个线路价格我们可以控制在40000元以内,不是同行朋友们挣得多,只是我们想挣得少一点而已。
刚刚跟大家说有两位值得一提的前辈,讲完杨柳松,我们再讲讲另一位值得尊重的前辈就是李聪明。
在二三十年前,资讯尚不发达,也没有前人的线路经验攻略作为借鉴的大背景下,李聪明的骑行之路尤为艰难:周边家人与朋友的不理解;经济上的窘迫;不大友好的户外环境;家常便饭一样的被打劫。不过好在李聪明都挺过来了,他默默的用三年时间将12条进出藏骑行路一一骑行完成。自此,李聪明在中国户外圈扬名立万,家喻户晓。
在完成了纵穿羌塘无人区的西线之后(羌塘无人区有纵穿与东西横穿之分,纵穿又分为东中西三条线,其中西线纵穿难度较小,时间最短,西线差不多就是跟现如今的216国道重合),李聪明与在拉萨的女友商量:在完成一次难度最大的羌塘无人区东西横穿之后,就此越野骑行收山,然后在2014年的国庆假期,李聪明从拉萨出发,前往新藏线上的界山达坂,开始自西向东的羌塘无人区横穿,自此人间再无孤独骑者的音信。
2016年4月,老男孩车队,在我们的老朋友日队带领下,穿越四大无人区,在可可西里与羌塘无人区交界的勒斜武担湖西北岸意外陷车,自救时。发现距离陷车点200米处,有一辆遗弃的自行车和部分行李、电子装备等。经对拾获的数码相机内容进行查看后,确定自行车以及物品的主人为一年多前横穿无人区失踪的李聪明。发现李聪明遗物后,第一时间将自行车固定树立,将所遗留遗物带出无人区交给李聪明的家人,并于事后集资再进无人区,在勒斜武担湖西北岸为李聪明树立失踪地纪念碑。
在发现的日记本上有一段话“人到中年,你的豪情和意志是可以不改变,但你的体能是骗不了任何人的,包括你自己”或许体能问题,是李聪明的最大问题,这就引申出一个大家非常关心的点“什么样的人适合穿越羌塘无人区呢?”
在进无人区之前,一定要有高原旅行的经验,以确保自己不是易高反体质。当然,如果你有过高原旅行的经验,但是常规的藏区旅行的高原环境,就已经让你受不了的话,那最好不要在继续考虑了,因为羌塘的条件更恶劣,还要加之高海拔缺氧的环境,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灵上,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我们并不是李聪明这样的一辆自行车,单枪匹马就是闯,咱们还是越野车穿越,那从风险挑战和身体心理的打击上,那难度就小了很多很多很多。针对高反我们这边也是有充分的准备的,钢瓶医用氧气、车载氧气和随团药品我们都会准备齐全
考虑身体状态就不能不考虑生存环境,道路的通过性我们只能选择在12月份-3月份这个期间,冰面还没有开化的时间段穿越,所以为了保障热水和伙食,我们大部分都是路餐简餐,但是也不是方便面那种哈,早餐以稀饭,面包,馒头,面条、牛奶鸡蛋等为主,中餐路餐,晚餐有荤有素,保证牛奶水果蔬菜肉类供应,早晚起火提供热水
其实横穿羌塘虽然和纵穿羌塘穿的都是羌塘,但是我个人感觉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不管是风景上还是难度上,纵穿羌塘我们其实也不算深入无人之境,因为我们路线上纵穿出来了就和羌塘没什么关系了,而且从线路难度上,两者就有很大的差别,在纵穿过程中,克里亚古道是备选线路,大家有选择的去
但是横穿羌塘是全程都在羌塘无人区+克里雅古道,全程除了集合解散以外,都是露营,天气寒冷,海拔很高,这是对队员们身心上的挑战
在横穿羌塘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到达杨柳松曾到达的多格措人强措,还要去往天堂之门巴毛穷宗,我相信如果不是非常懂行的人,可能都没听说过这两个地方,所以我觉得横穿羌塘这条线路,也有着自己的筛选机制,不想去了解的、不热爱的、身体遭不住的、对无人区没有情怀的很有可能都要被拒之门外
第1天:青海花土沟集合,接机,聚餐,行前说明会(队员也可以提前一天到敦煌集合)
第2天:花土沟一玉素甫检查站-风尘口达坂-阿牙克库木湖
阿其克库勒湖 扎营
第3天:阿其克库勒湖-鲸鱼湖-向阳湖 扎营
第4天:向阳湖一多格措仁强措(扎营)
第5天:多格措仁强措-多格措仁-若拉措(扎营)
第6天:若拉措-朝阳湖-天堂之门巴毛穷宗火山群(扎营)
第8天:拜惹布措-216国道-黄羊滩(扎营,注:此日也可以根据团队情况选择前往民丰酒店住宿修整,之后从于田普鲁村反穿克里雅古道)
第9天:黄羊滩-克里雅山口一红土达坂(扎营)
第10天:红土达坂-阿什库勒火山群-普鲁河谷-于田(于田宾馆)
第11天:于田解散
备注:此为极为特殊的越野线路,受道路、天气、政府活动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很大,出发前领队可能根据实时情况对行程进行调整,可能会变更出发地、结束地和行程总天数、以保障行程顺利进行、但会基本保持所到的点不变
北京玛吉阿米藏地旅行旗下的大美山野后勤保障执行团队,拥有十年国内高海拔无人区的从业履历。专业致力于高海拔无人区线路的探索领航及后勤保障工作,亦能出色执行纪录片拍摄方案。
上一篇:在郑州城看海与海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