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的广东珠海,伶仃洋的海风还带着夏末的温热,293 位中小学师生的研学背包里,躺着方诚旅游(婺源)国际旅行社定制的棕黄色木雕主题收纳盒 —— 盒身雕着简化的徽派缠枝纹,分层嵌着安全刻刀固定槽、砂纸收纳格与木料标本袋,“方诚” 二字以阴刻工艺藏在盒盖内侧,像浸着樟木的清香。10 天的婺源篁岭、江湾 “徽派木雕研学” 之旅,便从这只凝着匠心的收纳盒开始。
篁岭:木雕基础的初心启蒙
清晨的篁岭古宅,木雕传承人程师傅正解开安全刻刀的绸布套。刀刃是圆头设计,边缘经过 7 道水磨工序,“你们摸摸看,比家里的黄油刀还光滑,就算不小心碰到也不会划伤,放心握在手里”。他举起一块樟木料:“这是婺源本地的香樟,质地软硬度刚好,适合初学者练手,跟你们画画选素描纸要挑‘中粗纹’一个道理”。
程师傅教大家学 “平地刻”:“手腕不用力,让刻刀像‘会跳舞的笔’在木头上走,先刻直线再练曲线,就像你们练字要先描红”。有个三年级的小男孩总把线条刻歪,程师傅握着他的手调整角度:“不是用胳膊使劲,是手指轻轻转刻刀,跟你们玩橡皮泥‘压花纹’的力道差不多”。古村民宿的堂屋被改造成临时工坊,长条木桌上铺着厚绒布,“防止木料滑动,也避免刻刀碰到桌面发出噪音,跟你们教室的防滑垫一样贴心”,民宿管家端来凉茶。
午后的纹样临摹课,程师傅展示老宅的牛腿木雕:“你们看这‘福禄寿’纹样,线条都是圆转的,没有尖角,这是徽派木雕的讲究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就像你们画贺卡要画爱心、星星一样,都有好寓意”。孩子们趴在木料上,用铅笔轻轻描着纹样,樟木的清香混着铅笔屑的味道,像在开一场木头与灵感的派对。
江湾:木雕创意的灵感迸发
江湾的木雕工坊里,程师傅教大家进阶 “深浮雕”:“刻的时候要‘留一半刻一半’,让图案鼓起来,跟你们玩超轻黏土‘捏立体造型’一样,只是工具换成了刻刀”。他给每人发了块巴掌大的银杏木:“这种木材有天然纹理,你们可以顺着木纹创作,就像画画要‘留白’,给木头留点‘说话的空间’”。
有个初中女生想刻 “江湾古桥”,程师傅帮她修改设计:“桥洞要刻得比实际更圆一点,这样从侧面看更漂亮,就像你们拍照要找‘最佳角度’”。工坊的墙角堆着各种木料标本 —— 檀木、楠木、榉木,“每种木头硬度不同,刻出来的效果也不一样,跟你们画画用不同牌子的彩铅会有不同质感一样”。
傍晚的 “创意分享会”,孩子们举着自己的作品围成圈。有的刻了简单的花草,有的试着刻了小动物,还有的把珠海的贝壳、婺源的马头墙刻在了同一块木头上。程师傅拿起一件 “混搭风” 木雕笑着说:“这叫‘两地情缘’,比传统纹样多了份心意,就像你们写作文‘真情实感最动人’”。
古村民宿的木雕小确幸
住的古村民宿有百年历史,门楣上还留着老木雕。“晚上睡觉前可以摸摸看,这些都是爷爷的爷爷辈刻的,比课本上的图片真实多了”,民宿奶奶给孩子们讲木雕故事。每个房间的床头柜上,都放着一小块 “练习木” 和砂纸:“睡前可以再练练手,就像你们睡前要背单词”。
早餐时,民宿奶奶端上 “木雕造型” 的米糕:“这是用模子刻出来的,跟你们学的木雕算‘亲戚’呢”。有个女生不小心把刻刀摔在地上,程师傅检查后说:“没事,这刀身是‘锰钢’做的,耐摔,就像你们的运动水杯要选‘抗摔款’”。
离别的那天,每个孩子的收纳盒里,都多了自己刻的木雕作品、程师傅手写的 “刻刀使用口诀”,还有一小袋樟木碎(据说能防蛀)。合影时,293 人举着木雕站在江湾的老槐树下,背景是白墙黛瓦与摇曳的竹影。照片下面,“方诚旅游(婺源)国际旅行社” 的字样像被木刻的纹路轻轻框住。
大巴驶离时,有个小男孩摸着自己刻的小木马说:“原来木头会说话呀,我刻的木马好像在笑呢”。其实不用他说,程师傅的耐心指导、安全刻刀的安心守护、古村民宿的温暖陪伴,早把徽派木雕的魅力,悄悄刻进了每个孩子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