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好久没见你了。爸爸,我亲爱的爸爸,我老惦着你……”
前几天刷到《开讲啦》这段视频,我手里的杯子都差点没拿稳。93 岁的常沙娜站在常书鸿美术馆里,对着父亲的雕像,声音抖得像秋风里的叶子,那一声声 “爸爸”,不是喊出来的,是从喉咙里挤出来的,带着点喘,又带着藏了几十年的念想。
说实话,我之前对这对父女了解不多,就知道常书鸿是 “敦煌守护神”,常沙娜是搞艺术的。但看她站在雕像前的样子,突然就懂了 —— 再厉害的人,在爸爸面前,也还是那个盼着见面的小姑娘啊。她伸手想去摸雕像的脸,手抬到一半又顿了顿,好像怕碰坏了什么宝贝,最后就轻轻搭在雕像的胳膊上,跟小时候拉着爸爸的手似的。
我记得视频里她还说,12 岁那年第一次跟着爸爸进敦煌,看到石窟里的画,宴会厅的灯一亮,所有人都哭了。你说这哭多有意思啊,不是因为难过,是因为看到了太美的东西,心里装不下了,只能用眼泪流出来。我小时候跟着爷爷去老家的老房子,看到墙上挂着太爷爷的照片,爷爷也是这样,话没说两句就红了眼,那时候我还不懂,现在看常沙娜这样,突然就明白了。
她还提爸爸以前总跟她说:“沙娜,我们中国有 5000 多年的文明,我们要去看一看。” 你听听这话,现在听着都觉得提气。可那时候去敦煌多苦啊,沙漠里风大,吃的也差,爸爸就带着画笔,在逃难的日子里也没停下画。常沙娜说自己幸运,有个这样的爸爸,可我觉得啊,是敦煌幸运,有这样一对父女守着它。
我看视频的时候,好几次都倒回去重看。有个镜头特别戳我,她站在雕像旁边,个子小小的,背有点驼,可跟雕像并排站着的时候,又觉得特别挺拔,就像爸爸还在身边陪着她一样。她还说 “我从六七岁就跟着爸爸走,走走走,一直走到现在,我都 93 岁了”,这话里没什么华丽的词,可听着就像在跟老朋友聊天,聊着聊着就把一辈子的事儿说出来了。
其实我有时候会想,人老了以后,最珍贵的是不是就是这些回忆啊?常沙娜把爸爸的心愿接着做,用画笔把敦煌的美带出来,让更多人看到。这哪是简单的画画啊,这是把爸爸的念想,把敦煌的故事,一笔一笔画进了时光里。就像我奶奶,总把爷爷生前用的茶壶擦得锃亮,说看到茶壶就像看到爷爷一样,道理不都一样嘛。
现在想想,我们总说忙,忙着工作,忙着赚钱,有时候连跟爸妈打电话的时间都没有。可看看常沙娜,93 岁了还在想念爸爸,还在守着爸爸的心愿。咱们年轻的时候总觉得日子还长,见面的机会还多,可谁知道哪次见面就成了最后一次呢?
我把这段视频发给我妈看,我妈看完跟我说:“你爸昨天还说想你了,让你有空回家吃饭。” 我当时就鼻子一酸,赶紧跟我妈说周末就回去。你说这视频多好啊,不光让我们知道了这对父女的故事,还让我们想起了自己的爸妈。
常沙娜对着雕像喊 “爸爸” 的时候,我相信她心里的爸爸一定听到了。那种跨越时空的见面,不是靠什么高科技,是靠心里的念想。就像我们有时候想起爸妈,哪怕他们不在身边,只要心里记着,就像还在身边一样。
你们要是看了这段视频,会不会也想起自己的爸妈啊?有没有哪句话,哪个动作,让你们突然就想给爸妈打个电话?评论区跟我聊聊呗,我想听听你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