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做好的白斩鸡被送上评委席,结果专家认为肉质太老。
这鸡是全红婵哥哥全进华做的,他听到专家评价之后立马就变了脸色。
这道白斩鸡是全进华用家乡手艺和散养180天土鸡做出来的,可没想到在专家口中,却连一轮都过不去。
全进华很不服气,认为评委不是广东人,在当地白斩鸡就是这么做的,实在没办法接受评委所谓的肉质太老。
按说选手在台上应该服从评委,尊重评委。但全进华却当场顶撞。且并没有给评委们留啥面子,这样肯定是不对的。
可视频播放之后,网友们几乎一边倒站队支持全进华。
理由非常简单,大家敢吃180天的散养土鸡,可有几个人敢吃30天的鸡?
浙江卫视的官微很快被人家攻陷,最后不得不关掉了评论区,这场小小的事件,居然引发了如此之大的风波。
全进华是以村席大厨的身份走进了这次百厨大战的演播厅的,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居然连第一轮都没有过关。
当地的白斩鸡讲究的是脆皮的口感,必须要养足180天才能够达标。但专家却从普罗大众的角度出发,强调鸡肉一定要嫩,于是就出现了问题。
网友们的反应极为激烈,尤其是广东那边的网友,大家伙一致认为,低于120天的鸡根本就没资格当食材。
更有广东网友愤怒的表示,白斩鸡是我们广东的传统饮食,却让一群完全不是广东人的评委来评价,他们能评价出什么好东西来!
就当大家伙争论的满头包时,央媒终于发了一篇文章,算是给这件事情定了性。
央媒的意思是,没必要把美食做的统一口味,而是要根据各个地区不同的饮食文化来判断美食的优劣,判断体系应该把当地文化知识给加进去。
要不人家是央媒呢,你看,说话就是这么有水平,而且这也算给现在的美食界提了个建议。
要知道咱们中国实在太大了,各地都有各地传统的美食,比如说豆腐脑,南方的就是吃不惯咸的,而北方又吃不惯甜的。
如果让北方评委去评判南方豆腐脑,或者反之的话,那么双方的豆腐脑都不可能过关。
如此一来必然会产生争执,甚至是一大堆的辱骂。所以要想评价美食,就必须要加上当地文化知识方面的内容。
至于谁能够定义美食的好坏,是拿着评分权的评委还是传承百年的地方实践?窃以为,央媒提出的办法就是最佳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