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入秋后最该吃的3种鱼,比草鱼鲫鱼更滋补!肉多刺少,营养满分!
秋意渐浓,人体需要更多优质蛋白和微量元素来抵御季节交替的寒凉。此时吃鱼正当时,但常见草鱼、鲫鱼刺多肉薄,且脂肪含量偏高。今天推荐3种更适合秋季进补的鱼类——鲈鱼、黄花鱼、鳜鱼,它们不仅肉质细嫩刺少,更富含DHA、优质蛋白及多种矿物质,堪称“秋季滋补黄金食材”。
一、鲈鱼:健脾养胃的“秋补冠军”
营养价值:每100克鲈鱼含蛋白质18.6克,且富含维生素B族和硒元素,增强免疫力、促进消化。
推荐做法:清蒸鲈鱼
食材:鲈鱼1条(约600克)、姜丝20克、葱白丝15克、蒸鱼豉油2勺、食用油15毫升
步骤:
处理鱼身:鲈鱼去鳞去内脏,在鱼身两侧各划3刀,用盐和料酒涂抹全身,腌制10分钟去腥。
蒸制技巧:盘底铺姜片,鱼身放葱段,水沸后大火蒸8分钟(根据鱼大小调整),关火焖2分钟。
调味增香:倒掉盘中汁水,撒姜丝、葱丝,淋热油激发香气,最后沿盘边倒入蒸鱼豉油。
关键点:蒸制时间宁短勿长,鱼肉刚熟时最鲜嫩;用筷子戳鱼背最厚处,无血水渗出即熟透。
二、黄花鱼:补虚益气的“深海黄金”
营养价值:野生大黄花鱼每100克含DHA高达1.1克,且富含钙、磷、铁等矿物质,其肉质呈蒜瓣状,刺少易分离。
推荐做法:红烧黄花鱼
食材:黄花鱼2条(约400克/条)、五花肉片30克、干辣椒3个、八角1颗、生抽2勺、老抽1勺、白糖10克
步骤:
煎鱼不破皮:鱼身擦干水分,热锅冷油撒少许盐,放入黄花鱼中火煎至两面金黄定型。
爆香调料:留底油炒香五花肉片,加八角、干辣椒、葱姜蒜炒出香味。
慢炖入味:沿锅边淋料酒去腥,加生抽、老抽、白糖和开水(没过鱼身),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15分钟,中途用勺子将汤汁淋在鱼身上。
关键点:煎鱼前用姜片擦拭锅底可防粘;炖煮时加盖留缝,避免鱼肉过烂。
三、鳜鱼:低脂高蛋白的“水中珍品”
营养价值:鳜鱼蛋白质含量达17.9克/100克,且脂肪含量仅1.5%,富含钾、镁等微量元素,适合三高人群。其肉质紧实无细刺,老人儿童食用安全。
推荐做法:松鼠鳜鱼(家庭简化版)
食材:鳜鱼1条(约700克)、番茄酱50克、白醋15毫升、糖20克、淀粉适量
步骤:
改刀成型:鱼头切下,鱼身沿脊骨片开,剔除主刺,鱼肉斜刀切至鱼皮(不切断),再直刀切出菱形花纹,拍干淀粉抖散。
炸制定型:油温六成热时,捏住鱼尾使鱼肉展开,先炸定型再整体放入油锅,中火炸至金黄捞出。
调制酸甜汁:锅中留底油,炒香番茄酱,加糖、白醋、盐和清水烧开,用水淀粉勾芡至浓稠。
淋汁装盘:将酸甜汁均匀淋在鱼身上,撒松子仁或豌豆点缀。
关键点:改刀时刀口深度要均匀;炸鱼时先用筷子固定鱼尾,避免卷曲。
四、秋季吃鱼的3个黄金法则
优选活鱼:观察鱼眼清澈、鱼鳃鲜红、鱼鳞有光泽,避免选择有异味或表皮黏液过多的鱼。
现杀现吃:鱼死后体内蛋白质会快速分解产生组胺,建议宰杀后2小时内烹饪,若需冷藏,用保鲜膜包裹并置于0℃-4℃环境。
搭配禁忌:避免与山楂、绿豆等寒性食物同食,可搭配生姜、紫苏等温性食材中和寒性。
秋补重在“润”与“养”,这3种鱼既能满足味蕾,又能为身体储备能量。清蒸的鲈鱼保留原汁原味,红烧的黄花鱼咸香下饭,松鼠鳜鱼则让餐桌充满仪式感。不妨根据家人口味轮换制作,让这个秋天因一尾鲜鱼而更加温暖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