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周末煮面条,那叫一个惨。水烧开了就把挂面往里倒,结果捞出来全粘成一团,用筷子扒拉半天都分不开,锅底还结了层糊,刷锅时钢丝球蹭得火星子都快出来了。我妈在客厅听见动静,探头过来说:“你傻呀,水开了先撒勺盐再下面条啊!”
我半信半疑试了下,还真邪门。同样的挂面,同样的锅,就多了撒盐这一步,面条捞起来根根分明,连汤都清亮不少。当时就嘀咕,这白花花的盐粒到底是啥魔法?
后来查了些资料才慢慢琢磨明白。原来面条里的蛋白质遇到盐会凝固,就像给每根面条穿了层隐形的保护膜。你看那些没加盐的面条,煮着煮着表面就糊糊的,就是因为蛋白质受热散到水里去了,自然就粘成一团。加盐之后蛋白质凝固得快,面条表面就光滑,不容易粘在一起。
而且盐还能让水烧得更 “欢实”。水开得更厉害,面条在里面翻腾,互相之间不容易贴住。不过这里有个坑,我同事上次说她加盐也粘,细问才知道她水还没开就放盐,面条下锅时水温不够,蛋白质根本凝不起来,白加了。得等锅底冒大泡了再加盐,这时候温度够了,盐一化就能起作用。
说到加盐量,可别贪心。我之前觉得多加点效果更好,结果面条咸得没法吃。后来才发现现在很多挂面本身就含盐,上次看一款挂面的配料表,钠含量高得吓人,煮这种面时盐更得少放,一小勺意思意思就行。不然煮出来的面齁得慌,还得额外加水冲淡,反而麻烦。
其实煮面还有个小细节,加完盐下面条后,得赶紧用筷子搅几下。不是瞎搅啊,要贴着锅底轻轻划圈,把面条散开。我妈说这叫 “定形”,让每根面条都裹上盐水,凝固得更均匀。试过好几次,确实管用,搅完之后哪怕煮久点也不容易粘。
说到这突然想起煎鱼也撒盐防粘,不过那原理好像不太一样。煎鱼是盐粒沉在锅底当 “隔离垫”,鱼皮就不会直接贴锅上。而煮面是盐溶在水里起作用,你说这厨房小窍门还挺多讲究。
以前总觉得这些老法子是迷信,现在才知道里面都是学问。就像我奶奶煮面还喜欢滴几滴油,说也能防粘。后来查资料发现,油是在面条表面形成一层膜,跟盐的原理不一样,但效果类似。不过我还是喜欢加盐,觉得这样面条更筋道,有嚼劲。
昨天煮手擀面又试了次加盐的法子,水冒泡时撒一勺,面条下去搅两下就散开了。捞出来拌上炸酱,根根都裹着酱汁,连我家挑食的孩子都多吃了半碗。不得不说老辈传下来的这些窍门,还真经得起实践检验。
你们平时煮面条有啥独家秘诀?是不是也踩过不粘锅的坑?我试过不加盐煮意面,那粘得叫一个结实,后来学乖了乖乖加盐,果然好很多。评论区说说你们的经验,下次我来试试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