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布丁
近日,有博主发视频称,张家界武陵源区一村民向他们介绍天坑垃圾后,遭为难并被告知不要乱说,引发关注。
9月4日,张家界武陵源区索溪峪街道办事处发布通报称,视频所反映的天坑位于武陵源区索溪峪街道双文村(双峰生态园旁),属于辖区环境整治的岩溶洞穴之一。通报强调,街道办接受群众和媒体的监督,不能也不会对反映问题的群众进行阻拦。
通报还提到,街道于今年6月开始按照“一洞一册”要求,对辖区岩溶洞穴逐一进行整治。但在整治该天坑过程中,发现其地质结构复杂,整治难度大,且可能存在安全风险,已于8月初委托湖南省有关单位进行调查评估,预计11月底可完成。届时将按照评估结论,制定科学整治措施,尽早完成整治。
按官方通报的意思,村民自称被为难到不敢出门了,是一个误会。至于天坑里有那么多垃圾,不是当地没有管,而是“正在处理中”,因为地形复杂,要评估完才能动手清理。只是在网友看来,进度似乎太慢了,6月就开始整治垃圾天坑,3个月都还没评估完,有那么棘手么?
此事源于环保博主小符同志和湘仔宝宝的视频,两人探访了武陵源区索溪峪街道双文村的一处天坑。整个天坑几乎被垃圾填满,完全不像整治过的样子。两人找了位村民了解具体情况,然后过了两天他们再来时,该村民说因为接受了两人的“采访”,村里有人一直在找她的麻烦,搞得她都不敢出门。
资料图片 图文无关
有意思的是,在两人第一次探访的视频发出后,天坑旁边的大垃圾箱得到了稍许清理,围住天坑的围墙也得到了修复,围墙上方还装上了一米多高的铁丝网。如果原本计划评估完后统一清理,当地为何要突然做这些动作呢?
官方通报称,对该天坑的整治始于6月。从时间线看,这可能和今年6月初的张家界一处溶洞垃圾堆成山一事有关。该溶洞位于张家界慈利县,垃圾堆了七八层楼高,粪水横流,数万年的喀斯特地貌遭到破坏。相关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后,张家界很快表示,对境内的溶洞、天坑进行排查整治。
值得注意的是,最早发布慈利县溶洞垃圾成山视频的,正是小符同志和湘仔宝宝两位博主。两人后来持续曝光了湖南、广西、贵州等地存在的垃圾天坑现象,也在追踪张家界对垃圾天坑的整治情况。
必须要承认,由于持续倾倒垃圾的时间过长,以及天坑本身的环境较复杂等原因,垃圾天坑的治理远没想象的那么简单,可以说是耗时耗力耗钱。
据此前的官方通报,垃圾堆成山的慈利县杨家坡溶洞,深达150米,洞内存有陈年垃圾、污水,因洞口作业面窄、内部结构复杂,无法启用吊装设备,已采用高空作业下洞人工清运。数十吨垃圾全靠人工清运,效率能高到哪?
“溶洞垃圾”事件发生后,慈利县经过摸排,已发现448个岩溶洞穴不同程度地存在垃圾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其中列为重点整改对象的岩溶洞穴有55个。风暴中心的杨家坡溶洞和大田坑溶洞,6月上旬共清运出51吨垃圾。直到7月初,大田坑溶洞的垃圾还未完全清运完,但清运出的垃圾已超过120吨。据测算,该溶洞的垃圾约1600吨。
可以想见,整个慈利县以及张家界的垃圾天坑,全部清运完需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这不计其数的天坑垃圾,不是一两天形成的,绝大多数是附近村民倾倒的生活垃圾。此前官方通报就提到,大田坑溶洞、杨家坡溶洞污染物,主要为禁止焚烧垃圾后至城乡环卫一体化前(2010年至2016年间)倾倒的生活垃圾。
但事实上,即便是在城乡环卫一体化之后,往天坑倾倒生活垃圾的行为仍未禁绝。在上述两位博主探访武陵源双文村天坑垃圾的视频中,两人随机捡起垃圾堆上的塑料包装袋,好些是近几年生产的。
这或许和农村垃圾清运的经费得不到保障有关。澎湃新闻报道,张家界下辖的某个县,县财政没有垃圾清运的专项资金下拨至乡镇,乡镇财政也并无相关资金补贴村级。这就导致农村垃圾拖运频率很低,无法满足村民的需求,因而私自往天坑倾倒垃圾的行为难以禁止。
天坑垃圾堆成山,污染环境也影响村民的身心健康。天坑整治需要时间,做好评估后再统一清理,无可厚非,但进度可以再快点。而且外人担心,因为保护不力,等待的过程中又有新的垃圾产生,或者整治效率过低,舆论关注了才提速,等热度一过,又搁置了。要想平息疑虑,整治天坑垃圾最好公布时间表,以及加大对农村垃圾清运的经费投入,从根源上解决随意倾倒垃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