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那个老乡“你说太多了,一声“对不起”就够了“”的留言,我愣了好一会儿。更让人觉得心情复杂的是,还有更多的老乡都在附和。难道他们都不清楚是上海这个平台容纳了他们,让他们在这里能赚到钱的么?难道他们有愿意离开上海的么?
本来写那篇《看到网上那些骂上海的,作为上海人我想说几句》,是觉得那些老乡们骂得没有道理,我想为家乡说几句实话。结果反倒被自己人将了一军——好像我们上海人天生欠谁一句道歉似的。
为什么我不认这个“对不起”?上海不是完美的,但有错不等于就该挨骂。上海多少都是外来兄弟姐妹?他们若是不来上海又会是如何?这座城市从未拒绝努力的人。我们共享这里的机会,也共同承担压力。出了问题,该就事论事,而不是张嘴就“上海人背锅”。
那位老乡的心态,其实挺有代表性,看看那么多附和的老乡,就知道他们这个群体的普遍性了,他们觉得:退一步海阔天空,姿态低点面子上好看。但这种“永远叫吃亏的一方先道歉”的逻辑,说穿了是逃避真正的问题。表面上是在劝和,实际是堵你的嘴。
上海敞开大门,就算不是义务劳动,来了也可以说就是贡献者,没有谁比谁高贵。但尊重必须是互相的。你可以批评,可以提意见,但不能一边依赖这座城市生存,一边扭头就无脑黑。这不是忘本,是什么?
说到底,这不是“谁对不起谁”,而是“谁尊重谁”。而现实大家也都清楚的,在上海打工的外地人,有多少是尊重上海的呢?上海和上海人就是可以随意任性谩骂的,而且是不用负责任的,而且也是平安无事的,为什么?因为上海有包容和宽容和纵容。
很多人都说老家机会少、留不住人——但若每个人都只想挤进大城市,谁去建设小城市?若每个人都只会抱怨“上海不够好”,却忘记自己家乡也需要改变,那我们的根,又到底在哪里?别忘了,我们都有一个回不去的故乡。不是真的回不去,而是不想回去。所以,老乡们,你们不觉得自己对自己家乡欠一声“对不起”吗?
这座城市给予所有人的,是公平的机会,而不是无限的溺爱。它也会累、会拥堵、会有怨气——这需要理解,而不是道德绑架。上海不欠任何人。所以,我不会说那个“对不起”。不是因为骄傲,而是因为这件事从一开始,就不该用“对不起”来掩盖真正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