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2日,渝中区解放碑,众多游客在此拍照留影。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1947年10月建成的抗战胜利纪功碑。(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供图)
▲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所在地——红岩村。(资料图片)
▲2025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掩映在翠绿中。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80多年的光阴荏苒,让山水环绕的重庆,沉淀出两种个性鲜明的精神底色——浸染在硝烟里的血性,闪耀于繁华中的从容。
1938年2月至1944年12月,当日军轰炸机撕裂重庆上空时,千余个防空洞化为守护生命的壁垒。岩洞深处,兵工厂的机器昼夜运转;隧道群里,数十万重庆百姓以“愈炸愈强”的意志书写不屈的历史。
▲兵工署第一工厂旧址。(资料图片)
硝烟散尽,防空洞迎来新生。昔日的求生通道如今飘散出火锅的麻辣鲜香,防空洞书屋的温暖灯光映照着时空的宁静,“洞舰1号”的探秘之旅更是引发游客们的啧啧惊叹……那些“战争记忆”已悄然融入城市生活成为独特印记。
▲2025年6月18日,渝北区,众多食客在防空洞“地下之城”火锅店享受美食。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长江的波涛,同样映照着两重时空。
1938年深秋,在日军轰炸机盘旋的死亡航道上,卢作孚创造出“分段运输法”,昼夜抢运宜昌江岸堆积如山的9万吨物资与3万同胞。民生公司116名职工为此牺牲、61名职工受伤致残,而运输从未中断一刻。
▲抗战时期,川江双轮驱动的木船运输。(资料图片)
80年沧桑巨变,昔日的血火航道如今已成为黄金水道。“沪渝直达快线”深入长江流域腹地,持续释放黄金水道效能;果园港铁水联运枢纽已成为“世界的中转站”,卢作孚船队的航迹,已延伸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成为国际物流大动脉。
▲2024年5月11日上午9点,万吨级江海直达船“创新5”号经过重庆中心城区长江水域,驶向终点江津珞璜港。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珊瑚坝沙洲亦上演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抗战时期,这座枯水期显露的江心岛变身季节性机场,既开辟了往返大后方各地的航线,又承接起驼峰航线运到重庆的战略物资,还远航至印度汀江、缅甸仰光乃至中亚的阿拉木图,承载着一个民族绝境求生的坚定信念。
硝烟散尽80年后,珊瑚坝仿若一枚翠玉镶嵌于“两江四岸”之间。绿意葱茏,百鸟翩跹,这里已成重庆中心城区湿地鸟类最丰富的乐园。
▲兵工署第五十工厂在防空洞内生产情形。(资料图片)
当“山城洞天”的灯火映亮岩壁旧痕,当集装箱巨轮驶过民生公司船队血染的航道,当飞鸟的剪影掠过珊瑚坝昔日的跑道——这座历经历史上最惨烈轰炸的英雄之城,正以沧桑巨变回应那段烽火岁月,以“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的重庆城市精神,勇毅前行,开拓创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这座英雄之城,既能撑起危难时刻的天空,更能在雄奇山水间开创出一个兼具“山水魂”和“时代韵”的新韵重庆。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