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列车餐饮成为了公众热议的话题,频繁登上热搜榜。从高铁轻食到列车自助餐,多样化的餐饮服务让乘客们眼前一亮。
在北京往返上海、广州等热门线路的列车上,高铁轻食套餐悄然亮相。例如,G75次列车上推出了轻脂果蔬套餐和虾仁鸡肉轻食套餐,定价亲民,分别为32元和38元。乘客只需扫描座椅扶手上的二维码即可下单,这一创新举措赢得了不少好评。
不止于此,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华铁旅服公司也在长三角高铁列车上推出了79款全新餐食,涵盖冷链餐食、热链餐食及烘焙产品,满足了不同乘客的口味需求。从轻食系列到儿童套餐,再到地域风味,多样化的选择让乘客们在旅途中也能享受美食的乐趣。
与此同时,国铁沈阳局推出的列车自助餐更是火出了圈。早餐25元,午晚餐35元,四荤四素随便吃,且由东北大厨现炒。这一消息一经传出,网友们纷纷喊话希望能在更多列车上推行自助餐。虽然目前国铁成都局管内列车上暂未推出自助餐,但乘客们在车上一般都能点到平价盒饭,最低仅需15元。
其中,长沙火车站的15元盒饭更是成为了网红产品,被乘客们誉为“最良心的盒饭”。有菜有肉有蛋,现炒现卖,超过2个小时未售出便直接报废处理,确保了食品的新鲜度。甚至有网友亲自证明,“真的不是预制菜,我妈在里面炒菜。”
在高铁和动车上,虽然平价盒饭并不常见,但健康轻食、奶茶、冰淇淋等却应有尽有。国铁广州局推出的高铁奶茶冰爽系列饮品备受追捧,日均销量超过6000杯。而在南昌、福州、厦门等地开往北京、上海、广州的列车上,铁路部门还根据季节因素推出了冰激凌供乘客选择。
列车餐饮的迭代升级不仅体现在种类的丰富上,更在于品质的提升。曾经,泡面、火腿肠、盒饭“老三样”长期占据车厢餐桌,价格高、口味单一、选择有限等问题屡遭乘客诟病。如今,高铁餐饮的丰富升级逐渐摆脱了品类单一的刻板印象,低脂轻食满足了年轻旅客和健康人群的需求,奶茶咖啡等休闲餐饮则给乘客在旅途中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
地方特色餐饮也伴随着高铁和列车走遍全国各地。国铁南宁局推出的“印象桂味”引入了荔浦芋扣肉、柠檬鸭、桂林米粉等广西本土风味;国铁西安局则通过手绘陕西高铁美食地图让乘客感受西安饮食文化;哈尔滨铁路部门也在多个方向的普速列车上推出了小鸡炖蘑菇等特色东北菜。
这些地方特色美食不仅让远道而来的乘客们感受到了差异化的地域风味,也让很多人品尝到了久违的“家乡味道”。然而,关于“高铁去泡面化”的争议仍在继续。虽然乘客自带泡面上车不受影响,但车上不再提供热水冲泡。这一举措旨在维护高铁车站和列车环境卫生,却也引发了网络上关于高铁站“去泡面化”的热议。
有网友表示支持“高铁去泡面”,认为泡面味道大且存在安全卫生隐患;也有网友质疑此举的合理性,认为捞面、拌面同样有味道且价格更贵。这一争议点在于高铁餐饮品类选择的丰富度和定价。如今看来,高铁餐饮的选择已变得越来越丰富,且高铁外卖功能的增加也为乘客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
在消费理性需求时代,乘客们对餐品的品质性价比越发看重。有人提出“高铁40-65元盒饭一直被诟病,15元平价套餐长期售罄,泡面划算许多。”这也反映出乘客们对高铁餐饮质价比的重视。为了提升服务质量,高铁餐饮部门正通过成熟的供应链能力完善生产成本,提供多元化高品质性价比的餐品,并通过改良用餐车厢的设置增加诸如自助餐一类颇具烟火气的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