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到山西旅游的游客惊喜地发现,永安禅寺里多了《浪浪山小妖怪》的可爱雕像,太原植物园也“请”来了四个小妖怪,和大家热情互动合影。这部由上海出品、票房高达约15亿的现象级动画电影,让“浪浪山的山是山西的山”成为网络热门话题,也让山西文旅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文化热点,携手上影元将其转化为推动地方旅游发展的巨大契机。从9月开始,“浪浪山小妖怪山西游记”活动即将正式启动。
这不仅仅是电影与文旅的一次成功跨界,更让人看到:以《浪浪山小妖怪》《黑神话:悟空》为代表的优质文艺作品,正成为引领地方文旅发展、掀起“胜地巡礼”热潮的新引擎。
跟着小妖怪打卡山西宝藏
“我要离开浪浪山!”——今年夏天,《浪浪山小妖怪》里一群鲜活的小妖怪,像极了普通人的纠结与期待,圈粉无数。小妖怪的取经路与山西的烟火气、古建魂深度交融:在浑源永安寺斗败白毛老鼠精,于碛口古镇看尽人间冷暖,跨壶口瀑布感受山河壮阔,到佛光寺东大殿拆穿黄眉怪伪装……无怪乎网友感慨:“浪浪山的山,原来是山西的山。”
正如电影总制片人李早所说:“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太行大峡谷的壮美地貌、永安禅寺的壁画艺术等山西元素,都成为影片重要的创作源泉。”凭借上海电影人的匠心独运,这些深藏在三晋大地的文化瑰宝,通过跨次元的动画语言,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触达了更广泛的年轻受众。
为了让游客深度体验“小妖怪取经路”,山西文旅发布了两条专属探宝路线。晋北线3日游,从大同善化寺出发,途经浑源永安寺、忻州佛光寺,最终抵达太原晋祠与天龙山石窟,在辽金古建与绝壁石窟间,感受宋代侍女低眉的温婉与千年佛像伫立的庄严。晋南线4日游,沿吕梁碛口古镇的黄河岸前行,打卡临汾壶口瀑布的磅礴、长治紫云山崇庆寺的静谧、太行山大峡谷的灵秀,最终在晋城米山铁佛寺,一览明代彩塑二十四诸天的传奇。
这次联动活动以“来山西,找到自己喜欢的模样”为核心,设计推出了电影周边“正儿八经”打卡册。游客可以先完成旅行习惯的问答题,根据结果匹配小猪妖、蛤蟆精等小妖怪角色,获得一本独属于自己的“正儿八经”,踏上山西之旅。手册上的角色贴纸和各点位的限定印章,让每一次打卡都充满仪式感。
游客可以在旅途中体验一把山西独特的午睡文化,感受一把松弛感;在热水补给站,感受“一天至少四壶水”的关怀;还可以拉上好友来山西组一个四人行的“取经团队”,一起“去去班味儿”。完成打卡后,游客可收集结合电影角色形象与山西取景地场景的限定印章,并有机会获得联名文创周边,让小妖怪的台词成为自己的“互联网嘴替”。虚拟的电影世界与真实的古迹风光巧妙融合,让旅行本身变成一场沉浸式的文化探险。
文化赋能IP,IP激活文旅
这并非孤例。从游戏《黑神话:悟空》引发“跟着悟空游山西”的现象级传播,再到《浪浪山小妖怪》带来的新一轮热潮,这些作品共同指向一个趋势:优秀的文艺作品正成为引领年轻人进行“胜地巡礼”的强大引擎。它们以当代化的叙事和审美,重新激活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让古建筑、古文物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陈旧符号,而是充满故事与情感的热门打卡地。
1964年版《大闹天宫》里的“大圣小庙”、1986版《西游记》的取景地,再到2024年的《黑神话:悟空》,山西一直是文艺作品的“实景舞台”。当年轻一代拥有了更强的文化自信,他们开始主动地在文艺作品中寻找中国之美,并愿意为之远行。这种“以文化人,以艺通心”的良性循环,为文旅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作为文艺创作的重镇,上海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作为中国动画电影的摇篮,通过《浪浪山小妖怪》这样的新时代精品,为地方文旅提供了极具号召力的文化IP,也为产业联动模式提供了成功的范本。这不仅是上海与山西的携手,更是文化创作与文化消费的一次很好的结合。
《浪浪山小妖怪》的落地,再次证明了未来的文旅发展,将不再是单一的景区推介,而是文化IP、数字技术与线下体验的多元融合。通过不断创作优质的文艺作品,并与地方文旅紧密联动,大众将看到更多隐藏在山川河流、历史长卷中的瑰宝,以更生动、更具吸引力的方式,走近当代生活,并被世界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