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检测机构对市面主流奶茶产品的抽检结果令人震惊。喜茶、奈雪の茶、蜜雪冰城等知名品牌的多款产品被检出高糖、高钠和反式脂肪酸问题。
与此同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一项最新研究从分子机制层面解释了高果糖饮食如何促进炎症发生,为理解奶茶等含糖饮料的健康风险提供了科学解释。
检测机构对八大主流奶茶品牌的王牌产品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令人担忧。蜜雪冰城珍珠奶茶以7.7 g/100 g的总糖含量位居榜首,一杯大杯(650 ml)的含糖量高达50.82 g,已经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每日50 g添加糖上限。
更令人关注的是,几乎所有送检品牌都使用了果葡糖浆作为甜味剂。这种由玉米淀粉制成的甜味剂含有较高比例的果糖,正是近期科学研究发现的可能促进炎症的成分。
在反式脂肪酸方面,喜茶、奈雪、茉莉奶白、霸王茶姬、爷爷不泡茶等五个品牌的产品检测结果呈阳性。喜茶的烤黑糖波波牛乳茶反式脂肪酸含量达到0.113 g/100 g,单杯含量约0.57 g。
钠含量检测结果显示,喜茶的烤黑糖波波牛乳茶含钠量达942 mg/kg。一杯500 ml的该产品含钠约471 mg,相当于1.2 g食盐,达到了每日推荐食盐摄入量的四分之一。
2025年8月26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研究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High fructose consumption aggravates inflammation by promoting effector T cell generation via inducing metabolic reprogramming”的研究论文。揭示了高果糖饮食如何通过代谢重编程直接促进效应T细胞生成,从而加剧炎症反应。
研究团队建立了20%果糖饮水的小鼠模型,模拟人类饮用高糖饮料的饮食习惯。实验结果明确显示:果糖喂养的小鼠结肠、脾脏等组织中IFN-γ+CD4+T(Th1)和IL-17A+CD4+T(Th17)细胞比例显著增加,这些细胞是促进炎症反应的关键免疫细胞。
在DSS诱导的结肠炎模型中,果糖喂养组小鼠表现出更严重的疾病症状——体重下降更明显,结肠缩短更严重,组织炎症评分更高。这表明高果糖饮食会显著加重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发展。
机制研究表明,果糖通过“谷氨酰胺代谢-mTORC1”和“ROS-TGF-β”双通路直接调控T细胞分化。这一发现不仅解释了高果糖饮食促进炎症的具体机制,也为饮食与免疫系统互作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医生和营养学家指出,经常饮用高糖奶茶可能对健康产生多方面影响。
研究表明,高糖饮食会促进体内炎症因子的产生,加重炎症状态。过多摄入糖分会导致机体炎症反应增强,延迟痊愈过程。在炎症期间,身体的代谢负担增加,而奶茶中的高脂肪和高热量会给肝脏等器官带来额外负担。
值得一提的是,高果糖饮食不止促炎,还促癌,并会干扰大脑发育,早期摄入损害终生。
此前,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高果糖饮食会促进多种癌症的生长,癌细胞本身无法利用果糖,而是吸收肝脏代谢果糖的代谢物,溶血磷脂酰胆碱,作为癌细胞可用的营养物质,从而间接促进肿瘤生长。
2025年6月,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团队在Nature期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生命早期的高果糖饮食会干扰神经发育过程,抑制小胶质细胞吞噬功能,从而增加成年后焦虑风险。
反式脂肪酸的危害尤为显著。它会损伤血管内皮,导致血管持续处于炎症状态,还会削弱免疫细胞功能。消费者可以通过查看产品配料表来识别,如“人造奶油”、“起酥油”、“氢化植物油”、“植脂末”等成分均提示可能存在反式脂肪酸。
高钠摄入也是隐藏的健康风险。过量钠摄入不仅与高血压密切相关,还可能加剧炎症状态,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华西医院的研究不仅揭示了问题,还提供了可能的解决方案。研究发现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可逆转果糖诱导的T细胞炎症。
机制研究表明,二甲双胍通过抑制mTORC1活化和降低ROS水平,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均能有效逆转果糖诱导的Th1/Th17细胞增多,缓解结肠炎症状。这一发现为炎症性肠病等慢性炎症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当然,研究人员强调,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无限制地饮用高糖饮料然后通过药物来抵消危害。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仍然是预防炎症和相关疾病的根本之道。
消费者可以选择低糖或无糖版本的奶茶,减少饮用频率,或者选择更加健康的替代饮品,如纯茶、花果茶等。同时,关注产品配料表,避免含有反式脂肪酸和高果糖浆的产品。
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奶茶产品的监督和管理,规范标签标识,限制过量添加糖和有害成分,促进饮料行业的健康发展。
上一篇:减肥零食红榜!吃肉吃碳水也不怕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