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味江湖风云再起:巨头求变,谁能“卤”获新生?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的长沙街头,绝味Plus门店的霓虹招牌格外引人注目。透过明亮的玻璃橱窗,只见色泽诱人的藤椒麻花凤爪在翻滚的热油中上下沉浮,香气四溢。果酒的醇厚与卤味的浓郁交织在一起,吸引着一对对年轻情侣驻足,他们举起手机,定格这“辣卤 微醺”的独特组合。
曾几何时,卤味店还只是以外带鸭脖为主的传统小吃店,如今,一场静悄悄的变革正在上演。绝味、周黑鸭、久久丫等卤味行业的领军企业,纷纷拆掉陈旧的冷卤展示柜,取而代之的是舒适的休闲桌椅,同时,产品线也从单一的卤味扩展到小吃、酒饮甚至主食,力图打造多元化的消费体验。
位于广州骏景南二路的一家久久丫门店,已经华丽升级为“久久丫·火锅鲜卤”。店员丽丽(化名)透露,她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点火熬卤。只见她将秘制卤料包倒入巨大的铁桶中,加入清水,精心熬制,待卤汤沸腾后,再将鸭脖、鸭翅等半成品食材分批放入锅中卤煮。
“顾客下单后,我们会根据其口味偏好,将选定的食材再次放入卤锅中‘冒’煮40-90秒。这样处理后的肉质会更加Q弹,口感更佳。”丽丽自豪地介绍道。
卤味巨头们为何不约而同地转向餐饮模式?这背后是行业增长放缓的残酷现实。红餐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卤味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573亿元,但同比增速仅为3.1%,与2023年的4.8%相比,下滑趋势明显。
曾经风光无限的“卤味三巨头”——绝味、周黑鸭、煌上煌,如今都面临着巨大的业绩压力。2024年,绝味关闭了多达3821家门店,周黑鸭的净利润也大幅缩水15%,煌上煌则不得不依靠“砍门店”的方式来勉强维持利润。
传统模式的失灵,源于消费场景的悄然改变。居家办公的普及,使得人们“随手买卤味”的习惯逐渐淡化。此外,年轻人对“三四十元一盒鸭脖”的价格越来越敏感,“卤味刺客”也成为了社交平台上调侃的对象。
面对市场的挑战,卤味巨头们各显神通,积极探索“卤味 ”的无限可能。
今年6月,周黑鸭推出了子品牌“3斤拌·小锅鲜卤”,高调进军“现制热卤 快餐”市场。与传统门店不同,“3斤拌”采用了开放式厨房的设计,让顾客能够清晰地看到食材在锅中卤制的全过程,充分满足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制作过程透明化的需求。
在销售方式上,“3斤拌”也打破了传统的盒装零售模式,而是采用按个计价与散装称重相结合的方式,热卤鸭锁骨、鸭掌等产品均可单独购买,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决策门槛。
7月,绝味食品在长沙吾悦松雅湖广场推出了全新门店形态——“绝味plus”,定位为新式卤味休闲小吃店。门店装修采用了时下流行的奶油INS风,清新时尚,产品涵盖了炸卤、小吃、甜品、炙烤、主食以及酒饮等多个品类,SKU总数接近30款,充分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通过“卤味 ”的方式,卤味巨头们正试图将产品从单纯的休闲零食扩展至正餐、下午茶、宵夜等更多消费场景。
为了打破消费者“只吃不饱”的刻板印象,周黑鸭的“3斤拌”以热卤为核心,搭配拌饭、拌面等主食选项,精准切入快餐市场,力求满足消费者对正餐的需求。
久久丫则在部分门店试点引入煎饼果子、广式牛杂、肉夹馍、猪脚饭、酸辣粉等地域特色小吃和主食,积极尝试向“快餐 轻正餐”复合业态转型。
绝味食品的“绝味plus”店型则更加聚焦休闲社交和夜宵场景,通过融合炸卤、炙烤、小吃与酒饮等多元产品,打造“卤味 夜宵 小酒馆”的复合空间,从而延长消费时段,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
除了门店模式的创新,卤味巨头们还在其他领域频频试水。
周黑鸭积极进军复合调味品赛道,与头部调味企业申唐产业展开深度合作,推出了卤料包、鸭肉酱等产品,成功打通了“即食零食”与“家庭烹饪”两大消费场景。
绝味食品曾于2024年9月在长沙部分门店试点“绝味奶茶”,但2025年起转而采取“联名合作”策略,与知名茶饮品牌古茗合作推出“轻乳茶 鸭翅根”套餐,借力成熟的茶饮渠道实现流量互补,可谓是明智之举。
出海也成为了部分企业的战略选择。周黑鸭自2024年进军马来西亚市场以来,不断拓展海外业务。今年7月,周黑鸭在东南亚推出了轻食快闪店,巧妙地将传统卤味与关东煮的形式相融合,赢得了当地消费者的喜爱。
紫燕百味鸡也在加速其全球化步伐。2024年5月,其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开设了首家海外门店。今年7月,紫燕百味鸡又一口气在美国纽约、新泽西以及澳大利亚墨尔本新开了五家门店,展现了其强大的海外扩张能力。
然而,卤味巨头们的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它们面临着多重挑战。
首当其冲的就是成本压力。现制卤味需要增加大量的人工和设备投入。虽然绝味Plus店的客单价有所提升,但毛利率仅比传统门店高出5个百分点,盈利能力提升有限。
同质化风险也不容忽视。热卤、炸卤等模式容易被其他品牌复制,如何持续创新,保持产品的独特性和竞争力,是摆在所有卤味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供应链同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餐饮店对食材的新鲜度要求更高,绝味需要在现有冷链物流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鲜卤供应链”,以确保产品品质。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卤味巨头们的转型尝试仍然值得期待。紫燕百味鸡通过收购粽子品牌“真真老老”,巧妙地将卤味与传统节日场景相结合,为品牌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周黑鸭与申唐产业合作推出卤料包,进一步拓展了家庭消费场景。
这些尝试都表明,卤味的未来不在于“抢餐饮店的生意”,而在于用“卤味 ”的思维,重构消费场景,用文化赋能来提升品牌溢价,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卤”获新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