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暑期,旅游出行数据持续攀升,酒店市场却呈现 “冰火两重天”:贵阳因涨价引监管介入,洛阳、敦煌等地却陷入价量齐跌。有人赚得盆满钵满,有人深陷经营困局,这场旺季分化的背后,是供需失衡与消费变迁的深度博弈。
2025年的暑假酒店市场
冷热不均
关于2025 年暑期酒店市场 ,“旺季不旺,量价齐跌” 几乎已成不少从业人士的共同感知。
一方面,暑期出行人数的持续增长。据国铁集团预计暑运发送旅客9.53 亿人次,同比增长 5.8%;民航境内航司旅客运输量预计达 1.5 亿人次,同比增长 5.4%。
另一方面,酒店入住率的增长乏力。据摩根士丹利研报数据显示,暑期第一周(6 月 29 日~7 月 5 日)中国酒店每房收益(RevPAR)同比下降 8%,入住率下滑是主要原因,其中三亚、莫干山等地五星级酒店均价同比下跌 12%-18%
区域之间的表现更是判若云泥。部分区域市场今年住宿市场火热,因涨价频频登上热搜的贵阳就是其中之一。
有网友晒出贵阳连锁酒店房价,标价甚至超过一线城市热门景区的酒店价格,还有酒店价格较平日上涨近10倍。对此,贵阳市市场监管局还约谈了多家OTA平台,对酒店价格进行管控调整。
也有一些热门旅游城市的住宿市场热度不如往年,其中就包括2024年房价曾一度赶超三亚的河南洛阳。据媒体报道,今年暑期洛阳豪华型酒店ADR同比去年下滑超150元,整个市场OCC超过60%还要追溯到五一假期。
来自不同目的地的酒店投资人给到的反馈,同样证实了今年暑期市场的冷暖差异之大。
新疆投资人郭莲军表示:“今年新疆的旅游人流保持了去年的规模,但这两年酒店增量也很大,所以价格相对去年没有再继续增长。不过相比内地整个市场,各方面还是要好一些,而且新疆持续有强有力的旅游IP出来,这是很难得的优势。”
华东投资人任江龙则直言困境,“今年同比来看,出租率是在提升的,但均价下滑幅度很大。主要是受消费降级影响,加上酒店数量不断增加导致流量分流,价格根本提不上来。今年暑假自己投资的酒店肯定不如往年,整体收益下降了约 7%。”
还有酒店集团的从业人士也表示,以川渝地区为例,发现今年暑期当地不少景区整体客流量下滑严重,从而导致景区周边酒店入住率跌到惨不忍睹,能够达到去年同期60%入住率的酒店就十分不易。
不仅如此,即便是一些近年的新晋网红目的地,也有类似情况。如原本要提前一个月预订的洱海民宿,目前临近出发即可,还有阿那亚业主在小红书发帖,7月阿那亚的旺季没有客人,整体生意较为惨淡。
为什么今年暑期酒店价格涨不动了?
对于暑期酒店价格的变动,有业内人士指出,可以视作近几年酒店供需关系激化的集中体现。
首先,极速狂奔的新增酒店供给。
据《2025中国酒店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国内酒店数量达34.87万家,客房数1764万间。以上文提及的河南洛阳为例,据媒体报道2025年洛阳新开酒店增加399家,其中连锁酒店新增32家。
具体到酒店品类来看,据厚海数据平台统计,截止2024年底大陆地区中端及以上层级在营酒店总数已达7.4万家,客房供给规模超过842万间,同比增速约为12%。中端及以上等级酒店的快速新增,实则是给酒店高消费需求市场的增长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
其次,持续疲软的酒店消费需求。
从消费数据上来看,据观研天下调研显示,2024年我国酒店行业平均每间可售客房收入为118元,同比下降9.7%;平均每天房价为199.92元,同比下降5.8%;入住率为58.8%,同比下降2.5%。
不仅如此,作为酒店消费市场的主力板块之一,差旅住宿数据下滑显著。
据携程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高端酒店下降28%,出现了断崖式下跌。这样的变化背后,是因为企业差旅预算大幅削减。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酒店商旅需求占比从60%降至50%以下。
需要注意的是,短时间内差旅住宿消费或许还需要一定的爬坡时间。
随着相关规定发布,业内人士认为,机关单位或将进一步收紧差旅住宿、公务接待等方面标准。当下,供需之间的失衡,让不少业内人士开始感慨既往的岁月,比如酒店供给增速2.9%,但需求增速高达8.1%的2018年。
除此之外,在住宿供给中还有个新增变量——多元化非标住宿产品,包括但不限于房车、露营、综合体住宿等。
以近年以来热度持续上升的房车为例,在短视频平台上,房车旅行相关话题播放量达到数百亿次。得益于房车市场价格的松动,让这种原本小众的产品如今开始被更多消费者接受。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4年,中国房车市场规模达到1084.9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7.9%。
这些新增的房车供给,对住宿市场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据媒体报道,西北区域的房车自驾游订单增幅显著,以房车生活家的订单为例,6月下旬订单量同比增幅达13.6%,其中新疆作为领头羊,暑期预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20%。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订单中亲子客群订单占比达到70%,原本这部分群体是暑期酒店住宿的高消费主力群体。
正因如此,有从业者在青海、甘肃旅游环线,观察到了景区人满为患但酒店无人入住的矛盾现象。因为许多自驾游游客选择睡在车内或在露营地、景区停车场搭建帐篷。有西北旅游从业者表示,今年在敦煌等西北热门目的地酒店价格大幅下降,很多房间不到200元就能订到,而去年同期价格则高达700-900元。
低价压力测试下
酒店投资如何寻觅新机?
在当前酒店市场低价压力的大环境下,酒店投资人亟需探寻新的投资思路,实现突围与盈利。
1、从增加收入途径来看,酒店可深入挖掘非客房收入板块。
不少高端酒店的餐饮业务做得风生水起,暑期一些酒店因摆摊有效增加了收入,“3分钟抢购一空”、“日入过万”的销售数据不绝于耳,有的酒店甚至一天就能靠摆摊获得三万元流水。而且,摆摊并不是高端酒店的专利,在今年暑假的摆摊酒店清单中,我们也看到了不少中端酒店。
此外,酒店还可充分利用空间,开展会议租赁业务。锦江酒店(中国区)旗下的国际中端酒店品牌丽怡酒店的品牌特色悉空间在多平台进行销售,增加这类特殊房型出租率,并为酒店带来更多的收入。
2、在房价调控方面,投资人要制定科学合理且灵活的定价策略。
对于酒店房价的日常波动,尤其是旺季时,需谨慎做好价格预埋与中途精细化调整。在节假日或旅游旺季前,借助流量监测工具,结合区域客源情况、消费能力以及竞品价格,合理预埋价格。
有投资人分享了自己的定价经验,假期开始前30-35天确定预埋价格并对标竞品,前10天根据预订情况与竞品价格调整一次,前3天结合客房预订量再次调整。在节假日期间,依据市场反馈灵活调整价格,避免因价格不合理影响入住率与收益。
3、合理布局投资项目也是完成低价压力测试的关键之一。
在城市选择上,除了关注核心城市群与经济发展潜力大的区域。如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之外。对于一些近年来新晋的网红目的地审慎看待,虽有投资价值,但要考量未来3-5年可能出现的流量下滑对酒店生意带来的负面影响。
写在最后
2025年的暑期即将落幕,酒店市场的分化仍在延续。对投资人而言,不断尝试非客房收入挖掘、动态定价与理性布局等新生机,或许是穿越周期的关键。当流量红利褪去,精细化运营与前瞻性判断,将决定下一个旺季的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