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气”“创新有活力”“兼具科技与人文”……这是清华学子们第一次踏上广州这片热土时,对广州的城市印象。
8月20日,清华大学的学子们带着广州城市记忆踏上了离穗的大巴。四天前,清华大学行健书院的一行师生来到广州,在广州市驻京办和市、区有关单位统筹支持下赴广州开展以“红色主题教育暨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为主题的思政实践活动。
“活力”是学子提到最多的广州印象
从17日至20日,学生们在四天时间里涉足了广州八个区的多个历史经典与现代企业。
师生们先后走进中共三大会址、黄埔军校、广东省博物馆、永庆坊、粤剧艺术博物馆、广州国际生物岛、沙面人才休闲岛、空港文旅小镇、塱头古村、黄埔古港、珠江钢琴创梦园、广汽集团、广州工控集团、立白科技集团等实践点,深化对广州“老城市新活力”的理解。
而“活力”也成为了学生们对广州的深刻印象之一,当记者在现场请学生们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广州时,提到最多的就是“活力”,其次是“创新”。从永庆坊的老砖到花都的古村落,参观工控的智能电梯与广汽的概念汽车,学生们说:“在我心中,广州是兼具科技与人文的一个城市。”
来自清华大学行健书院的许璋乐妍是本次实践支队的支队长,她最喜欢的是花都的塱头古村。“是我去过的所有古村里面我最喜欢的一个,首先它给人一种很静谧的感觉,其次旁边有一个春阳台,里面有两个有创造性的展览我很喜欢。在天台上种荷花的景色也非常有趣。这两天我也在给好朋友们发消息分享广州。”
她表示,以后会再来广州旅游,如果以后这里有好的工作机会,也会考虑来广州发展。而另一位同学顾沈奕比较关注科技企业。“这次在科技方面感受比较震撼的是看到了广日集团的智能电梯,能够远程并且提前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在故障发生之前就能够派人员进行维修,在故障发生前就把这个问题给解决,我觉得让我看到在传统机械领域的跨学科融合实践。”
实践融合了红色文化与现代“智造”发展双重特点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本次实践是今年广州市驻京办携手清华大学为学生们开展的第三次社会实践。市驻京办负责人介绍,本次活动亮点在于将红色文化与现代化发展进行了融合,在此之前的实践更多聚焦低空经济与芯片等具体的科技领域,而这次将中共三大会址、永庆坊、粤剧艺术博物馆等代表广州底蕴的内容,融入到了整个实践中去。
负责人直言,“如果学生能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想到曾经在广州有过什么样的经历、有过什么样的思考、能够带给自己什么样的启发,这就是值得的。”这一批学生是整个班“齐齐整整”来到广州,也是三次实践中人数之最。
据市驻京办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市驻京办携手清华大学,共推动三次、60余名同学来到广州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社会实践。同学们沉浸式了解广州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以及城市发展现状,加深老城市新活力的理解,通过聚焦机器人、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调研,了解广州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了解广州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成果。
下一步市驻京办将继续推进与清华大学共建社会实践(广州)基地,持续开展清华大学学生来穗开展实习实践活动,展现广州开放创新、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
文 | 记者 张小悦 通讯员 广州市驻京办
图 | 清华大学学生 任梓硕供图
下一篇:苏州留学机构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