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六(8月9日)
进入今年三伏天的最后一伏
末 伏
此时,天气逐渐转凉
需防范哪些疾病?
如何抓住三伏天的尾巴养生?
往下看,一文了解↓
01
末伏养生过好这三关
气温关
目前,仍处在三伏天内,高温对血液循环系统影响很大,要注意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医生推荐:按揉极泉穴,有理气护心的功效。
按揉时力度由轻到重慢慢加压,压到有酸麻胀的感觉就说明起作用了,点按1分钟左右即可。
脾胃关
初秋末伏,如果脾伤于湿,则容易造成肠胃疾病,不仅会出现饮食不化、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等症状,还可能为咳喘病症种下病根。
📢医生推荐
按揉足三里穴:足三里穴是强身健体、调理脾胃的黄金穴,可以用揉按的方法,一次按压20~30下。
自制山药薏米粥:可以健脾胃化湿,取薏米20克、山药50克、白扁豆15克、赤小豆15克,加水煮烂后加入白豆蔻1克,再煮3分钟食用即可。
干燥关
立秋后,天气逐渐干燥,此时易出现风燥感冒,引起呼吸道疾病。此外,空气中花粉浓度升高,过敏性鼻炎将迎来发病高峰期。
医生表示,冬季易发的慢性咳嗽,适合在三伏天调理。具体怎么做?戳视频了解↓
姜枣陈皮茶:取生姜5克、红枣2枚、陈皮3克,煎煮3~5分钟,制成姜枣陈皮茶作为代茶饮;
按摩云门穴、中府穴:每次按3组,每组36下。
02
末伏养生有三忌
忌过早穿厚衣服
俗话说“春捂秋冻”,夏末秋初,适当受一些寒冷刺激,有助于增强机体抵抗力。
📢但要注意,气温急剧下降时应添加厚衣物。此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或身体调节功能较差的老人不适合“秋冻”。
忌吃太多辛辣食物
立秋后应少吃辛辣食物,辛味通肺,摄入过多易造成肺气太盛,出现上火、便秘等秋燥症状。适当多吃酸可收敛肺气、防秋燥。此外,还要注意适当补充水分、维生素。
末伏清补,以健脾利湿为主。健脾益气,可以适量多吃祛湿热、健脾和胃的食物。芡实、山药、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扁豆、豇豆、红小豆等豆类,也有健脾益气的功效。
📢注意:吃扁豆时,一定要煮熟煮透,直到颜色不再翠绿为止,否则会引起食物中毒。
忌贪寒凉
末伏时白天温度仍然较高,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此时切忌猛吹空调、过量吃冷饮,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此外,适量户外运动可振奋阳气,促进脾气运化,改善胃口。但户外运动时微微出汗即可,不建议大汗淋漓。
03
末伏养生有三宝
莲藕
秋令时节天气干燥,吃莲藕可以润燥止渴、养阴清热、清心安神。鲜藕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也很丰富,有助于缓解便秘。
吃莲藕时,搭配银耳可以滋补肺阴,搭配黑木耳可以滋补肾阴。
梨
秋季空气干燥,容易缺水,而秋梨鲜嫩多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钙、磷、铁、碘等微量元素,被称为“天然矿泉水”。
生梨:吃生梨有助于缓解上呼吸道感染出现的咽喉干、痒、痛,声音哑以及便秘、尿赤等症状。
熟梨:如冰糖蒸梨可滋阴润肺、止咳祛痰,有助于防治痛风、风湿病、关节炎,对治疗肺热咳嗽和喉咙痛等效果更佳。
📢注意:不建议脾胃虚寒的人群吃梨,梨属凉性食物,可能损伤脾胃阳气,加重脾胃虚寒的症状。
鸭肉
鸭肉属于凉性食物,具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功效,可防秋燥。易患咳嗽、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体质较弱人群可在熬鸭汤时,加入山药、莲子、黄芪或西洋参,一般为30~60克,还可加入百合、玉竹,养颜护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