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一过,天气忽冷忽热的折腾,最遭罪的就是咱们的脾胃了——它一虚弱,人就容易没胃口、没力气,甚至虚火往上冒,口苦心烦睡不好。老祖宗讲“秋补脾胃”,正是这个理儿。脾胃养好了,吃进去的饭菜才能化作滋养全身的气血,那些恼人的“秋燥虚火”自然也就消停了。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入秋后最养脾胃的四种“黄金”食物,隔三差五安排一次,身体悄悄给你惊喜!
一、山药:土中人参,温和补养
山药这东西,白白净净,看着朴素,本事可不小。它性子温和,特别擅长滋养脾胃之气,还能补益肺肾。秋燥伤肺,脾胃又弱,吃它正合适,堪称“土里长出的养人宝”。
推荐食谱:苹果四神汤
1. 取一小段铁棍山药(口感更糯),削皮切块。抓一小把茯苓、芡实、莲子(提前泡半小时更好煮)。
2. 所有食材洗净,连同切块的苹果一个,一起放入砂锅或养生壶。
3. 加入足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悠悠炖上40分钟到1小时,直到食材软糯,汤色微微泛白。喝汤吃料,天然的清甜温润入喉,脾胃像是被温柔地包裹起来。
二、南瓜:金黄软糯,补气养胃
金灿灿的南瓜,看着就暖胃。它富含膳食纤维和胡萝卜素,既能补中益气,又能帮助消化,性质也是温润一派,特别适合天凉后容易胃部不适的朋友。
推荐食谱:南瓜红豆卷
1. 老南瓜去皮蒸熟,压成细腻的泥。趁温热时加入面粉、一小勺酵母粉和少量白糖(促进发酵),揉成光滑面团,盖好让它“睡一觉”,发到两倍大。
2. 红豆提前煮软烂,加点红糖压成略带颗粒的豆沙馅儿(嫌麻烦买成品也行)。
3. 发好的面团揉几下排气,搓成长条,切成小剂子。每个剂子擀成牛舌状面皮,均匀铺上红豆沙,轻轻卷起来。
4. 做好的生坯放进蒸锅,再醒发15分钟。然后开火,水开后蒸15分钟,关火焖3分钟再揭盖。暄软金黄的卷子,咬一口,南瓜的甜香裹着红豆的绵密,是扎扎实实的秋日抚慰。
三、莲藕:生熟皆宜,清热健脾
“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莲藕生吃能清热生津,对付秋燥口干;熟吃则转为健脾开胃,还能养血补虚。那独特的拉丝黏液,对修复胃粘膜也颇有裨益。
推荐食谱:莲藕胡萝卜排骨汤
1. 排骨冷水下锅,加点料酒姜片焯水,捞起洗净浮沫。莲藕、胡萝卜洗净削皮,滚刀切块。
2. 把排骨放进汤锅,加几片生姜、一颗蜜枣(增加风味),倒入足量开水。
3. 大火烧开,撇去浮沫后转小火,盖上盖子慢炖1个小时,加入莲藕和胡萝卜,继续炖30分钟,出锅前撒点盐调味即可。一碗下肚,藕块粉糯清甜,汤头醇厚不腻,润燥又养人。
四、芋头:绵软香滑,养胃生津
芋头口感粉糯软滑,性子平和,能益胃健脾,还能化痰散结。它富含的黏液蛋白,对保护胃壁很有帮助。特别是广西的荔浦芋头,香气浓郁,口感绝佳。
推荐食谱:荔浦芋头蒸排骨
1. 排骨剁小块,用生抽、蚝油、少许糖、白胡椒粉、淀粉、姜丝和花生油抓匀,腌制至少20分钟。
2. 荔浦芋头去皮,切成比排骨稍小的块,平铺在深盘或碗底。
3. 把腌好的排骨均匀码在芋头块上,尽量别堆叠。放入蒸锅,大火烧开后转中火,蒸足30-40分钟(确保排骨熟透)。蒸好的排骨滑嫩,芋头吸饱了肉汁精华,软糯鲜香,入口即化,滋味极好。
脾胃是后天之本,养好它,就是养气血的源头活水。山药、南瓜、莲藕、芋头这四味当季恩物,就像是脾胃最贴心的“守护者”。不必顿顿山珍海味,隔天轮换着把它们请上餐桌,或煮汤羹,或蒸主食,或炖肉菜。吃得温和舒服了,气血自然悄悄充盈起来,那些烦人的“虚火”也会悄然退去。身体根基稳了,秋日的天高云淡,才能化作我们从容享受生活的底气。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章和图片均有版权,未经允许,请勿抄袭、删改、盗用,侵权必究!】
下一篇:“轻养生”击中韩国年轻人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