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绝
投 喂
还记得上海动物园的“西郊达菲”、人称“潦草小熊”的“军军”吗?随着它日渐长大,“萌力”减弱,人气大不如前,还出现了向游客讨要食物的乞食行为。不仅是“军军”,他的妈妈“雅雅”以及其他熊也时常被游客投喂,不利于身心健康。
对此,上海动物园8月5日发布消息表示,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熊山存在弊端,游客在围栏上方俯视动物的参观方式导致投喂现象较为严重,将启动熊山及整个熊狼展区改造。
熊山是投喂
“重灾区”之一
长期以来,上海动物园一直在呼吁游客不要投喂动物,并且在熊山、马来熊展区、狒狒山、天鹅湖、乡土动物展区等容易出现投喂的“重灾区”设置了禁止投喂的告示牌,同时安排志愿者和保安进行劝阻,但有时候,收效不佳。
去年,刚出生不久的“军军”凭借潦草形象出圈,迅速俘获了一大批粉丝,上海动物园借此对禁止投喂动物进行了一波宣传。然而,随着“军军”逐渐长大,萌萌的形象开始打折,它的关注度大不如前,成了过气“明星”。身处熊山的大环境,它慢慢也和其他熊一样,被教会了乞讨食物。
小时候的“军军”
对于动物吃人类食物带来的危害,国内外动物园都有科普,有些动物园对游客投喂还有处罚措施。比如,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如果发现游客投喂,且情节严重的,将做出终身禁入的处罚,也曾有游客被罚。
几十年来,在上海动物园的游览主干道旁,树立着长颈鹿“海滨”的标本,警示游客不要投喂动物。1993年,这头长颈鹿误食了游客投喂的塑料袋,肠胃道阻塞,腹痛难忍,最终不幸去世。已经去世的上海动物园明星动物红猩猩“森泰”也因为食用游客投喂的食物而患上了糖尿病。
游客投喂动物(资料图)
展区存在弊端
易造成投喂
将进行改造
如果不能劝阻游客的投喂行为,那么,动物园从展区设计上杜绝投喂就是另一种解决办法。
上海动物园介绍,熊山一直以来都是游客关注度较高的游览区域,然而,熊山展区建设于上世纪50年代,受限于当时的理念和条件,其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山体和块石砌成的高墙。这种传统的下沉式展示方式存在一定弊端,已无法与现代动物园注重动物福利和生态化展示的理念相契合。并且,游客在围栏上方俯视动物的参观方式也导致投喂现象较为严重,这不仅给动物健康带来潜在威胁,也存在安全隐患。
为切实保障动物福利,近期,上海动物园将对熊山的游客参观面进行针对性整改。整改方案经过充分讨论,计划采用竹片进行适当遮挡,并以玻璃作为主要参观面,通过加强物理防护,从源头上杜绝投喂行为。
用玻璃和竹片遮挡,杜绝游客投喂
熊狼展区将进行改建
游客提出不少建议
不仅是熊山,整个熊狼展区也将启动改造。
上海动物园介绍,已规划并正式启动 “熊狼展区改建项目”,旨在对存在几十年的熊坑,按照现代化、动物友好型的标准进行全面改造,引入自然地形屏障与植被遮蔽,同时统筹考虑熊展区与狼展区的参观游线,打造沉浸式观察点,实现展区功能与游览体验的双重优化。
目前,上海动物园正全力以赴推进项目的各项相关工作,力求早日完成改造。改造完成后,将系统性解决长期以来的投喂困扰,为动物们创造更安全、舒适的家园,也为游客提供更为优质的游园体验。
上海动物园表示,逐渐减少人与动物隔阂,从传统的“下沉式”、“壕沟式”、“网笼式”展示转向“沉浸式体验”和“保护教育”,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个不断改善、不断演进的过程,将持续优化改造,为动物创造更贴近自然的栖息环境,为游客提供更具保护教育意义的观赏体验。
熊狼展区改造的消息发布后,不少游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有人支持这个改造方案,也有人不赞成。
不赞成的游客表示,按照目前方案改了以后,小时候的回忆,没有了。他认为,现在没有办法杜绝游客投喂现象,还是因为人手不足的原因。平时周一到周五,只有一两个保安,要看护三个熊坑,肯定是会有盲区的。休息日,有志愿者加入,帮助监督,就好很多了。
对此,另外一名游客表示,要保留回忆的话,可以留一些照片或模型。就算人手充足,也偶尔会有死角存在,修改展区是一劳永逸的方式。
此外,有游客建议,增加观察窗口的面积和数量,外立面看效果图显得很生硬,可以种植一些绿植作为围挡,更鲜活更通透;常见的钢化玻璃很容易脏和反光,影响参观和拍摄,设计时要考虑玻璃材质和清洁难度。
记者丨郁文艳
图片丨上海动物园
来源:随申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