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川蜀大地,暑气蒸腾。日前,从成都驱车,经过几个小时,终于抵达四川平武县白马藏族乡场镇。这里以其凉爽气候和独特风情吸引游客纷至沓来,与山外的酷热形成鲜明对比。然而,避暑的惬意很快被现实的不便冲淡——这个藏在群山中的小镇,由于基础设施的严重滞后,让这个避暑胜地陷入“旺丁不旺财”的发展困境,旅游体验远未达到游客的期待。
▲ 因停电烛光晚餐
▲ 因停电烛光晚餐
没有路灯的场镇,一晚上停了五次电
入住的家庭旅馆是一栋老旧的木楼,老板热情地递上一杯热茶,说:“夏天来这儿的人多,就是电不太稳。”果然,晚上九时许,电灯忽明忽暗地闪烁几下,随即陷入黑暗。老板见怪不怪,摸黑递来蜡烛:“山里线路老,负荷大了就跳闸。”这一晚,电停了五次,虽然很凉快,但停电的滋味,心里很不舒服,也无法给手机充电。
次日询问当地居民,得知夏季用电紧张是常态。“游客一多,电压就不够。”一位当地居民说。
▲ 游客们在这里跳舞
▲场镇上的“超市”
场镇上的简陋生活,新能源充电也没有
白马藏族乡的场镇不大,一条主街,只有几家小商店。超市里的商品寥寥无几,货架上摆着些泡面、饼干等。想买瓶矿泉水,老板指了指角落:“只有这种,大瓶的卖完了。”
吃饭更是难题。街上很难看到小餐馆,更谈不上像样的酒家了。一位游客苦笑着说:“想吃顿像样的饭,得开车到平武县城去。"夜幕降临后,整个场镇没有一盏路灯,黑漆漆的街道上,只有几家小店的灯光微弱地亮着。其场镇上也没有新能源充电桩,一些开“电车”人只有“另想办法”。
▲没有路灯的场镇
▲没有路灯的场镇
“住得下”却“留不住”的游客
在白马藏族乡场镇上,旅馆大多是当地居民自建房改造,价格便宜,但条件简陋。卫生间的自来水很小,WiFi信号时有时无……“我们也不想这样,但装修要花不少钱,客源又不稳定,不敢投。”一位旅馆老板坦言。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离场镇不远的亚者造祖村,一家由文旅公司打造的精品民宿却一房难求,房价比普通旅馆要高一些。“很多游客本来想多住几天,但受不了条件,最后只能提前走。”一位当地人透露。
风情犹在,未来可期
尽管基础设施落后,白马藏族乡的魅力依然吸引着部分游客。清晨,寨子里的老人穿着传统服饰,在街上散步;傍晚,一些人聚在广场跳“曹盖舞”,鼓声回荡在山谷。据介绍,很多人来这儿,就是想看最原生态的白马藏族文化和避暑。
当地应进一步纳入“大九寨”旅游环线,电网改造、道路拓宽等项目应得到改善。有旅客表示,“我们希望能既保留传统,又让游客住得舒服。”
离开时,遇见几个从成都人,他们正在抱怨停电,却仍举着相机拍摄远处美景。“风景是真的美,就是配套太拉胯。”其中一人笑着说:“希望下次来,能亮堂堂地看星星。”
或许,这个藏在大山深处的避暑胜地,正站在改变的起点上。(本网蓉城8月5日电 童铃)
短评:“风光”虽好,“里子”也要跟上
平武县白马藏族乡的避暑资源得天独厚,但频繁停电、设施简陋等问题让游客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这提醒我们:发展乡村旅游不能只靠“老天爷赏饭”,更要下足“绣花功夫”。基础设施建设不是破坏原生态,而是让游客既能感受自然之美,又能享受基本便利。建议当地以“微改造、精提升”为原则,既保留民族特色,又补齐服务短板,让“凉资源”真正成为富民增收的“热产业”。□ 东华
责任编辑:李崛